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驾车旅行的衣食住行--吃遍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9日 09:26  新浪汽车

  吃遍中国

  中国是饕餮之国,如果你不像我一样挑食,绝对能在这个国家的每个角落享受特色美食,自驾车旅行可以同时成为美食之旅。不过要做好心理准备,特别是女士,发胖的危险与你乐意接纳的美食成正比呦。

  本书会相当主观地推荐一些各地美食和特色餐馆。这里,我们要说的是自给自足的饮食供应,相信我,在风雪交加的夜晚,在天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世界尽头,吃一碗自己煮的热汤面,哪怕只放一点儿盐巴,你也会心满意足地睡个踏实觉。

  虽然只有那些在家中就愿意享受烹饪之乐的人才更愿意在旅途中自己动手,这里介绍的类似煲仔饭的简单食谱,同样可以让极少进厨房的金领、白领们领略自给自足的美食。

  高压锅香肠饭:香肠或腊肠若干洗净(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切片),真空包装冬笋切片,烤麸、豌豆若干;足够旅行人员食用两顿的大米洗净,水较正常做饭时稍多10%即可;混入上述材料上炉,开锅后加压焖10分钟即可关火(如用电磁炉加压时使用最小档),稍候一刻钟开锅味道更佳。代替香肠的可以有腊肉、火腿、红烧排骨、红烧牛肉、鸡翅、鸡腿等熟肉制品或者咸蛋黄;代替烤麸的,可以是豆制品、玉米笋等。此外胡萝卜、西红柿等蔬菜,也适合扔进锅里乱焖。肉食品袋里汤汁也可以倒进锅里,最好事先尝一下是否喜欢它的味道,汤汁味道过重,会抢了其他美味的风头。如果用鱼罐头和大米一起煮饭,则不必放什么蔬菜,以免被腥味盖住。

  记得一位生长在湘西农村的设计师朋友,回忆中学时自做醪糟的经历。因为离家较远,每周只能回去一次,喜爱醪糟的他只好自己在学校做。一直到现在,醪糟仍然是他的拿手好戏。十几年前乡村中学的住宿条件,甚至无法和大多数人的自驾车旅行相比,然而美食的魅力,不会因为条件简陋而减弱。这是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不会很久中国人的自驾车装备就可以达到国际水平,配合永无止境的美食欲望,和一点点烹饪的自信,我相信自驾车旅行,也可以成为厨师培训学校。

  也许你带的食物不够丰富,没关系,一路上都是补充菜篮子的好地方。乡下的农贸市场里,有带着露水的新鲜蔬菜,价格便宜得让你恨不能做批发生意;城里的大超市,特别像家乐福、沃尔玛、好又多、诺马特这样的连锁店,食品柜台的丰富程度不会逊色于你的家乡;甚至高速公路的服务区,你也能买到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只在沪宁高速,每次经过我都只过眼瘾,谁让咱不会做大闸蟹呢,厨艺无止境呀!)。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跨寒温带和热带,一年四季都有吃不完的水果蔬菜,沿路采摘即可,相关信息,会穿插在第三章中介绍。

  重要提示

  ⊙ 如果没有高压锅,用普通锅同样可做煲仔饭,开锅后焖20或25分钟。特别干的腊肉不适合这种做法,难以熟透。

  ⊙ 适合做高压锅煲仔饭的几样蔬菜和副食:豌豆、胡萝卜、冬笋、三鲜烤麸、咸蛋黄、真空包装肉枣、乡巴佬鸡翅、腊肉、腊肠、玉米笋、豆制品等;真空装面筋塞肉、红烧排骨、牛肉,豆豉鲮鱼、凤尾鱼罐头、真空装烤鳗鱼等。

  住宿

  住宿在自驾车旅行费用中占相当比重,如果你对住宿特别讲究,很可能占到50%以上。

  每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喜欢的旅行方式都不同,本书中介绍的是比较舒适的中等消费水准。

  在目前中国,我以为最理想的自驾车住宿模式是:野营与舒适酒店/客栈交替,享受一晚星光享受一晚文明。理想状态总是很难达到,实际情况是:野营的次数屈指可数。毕竟不是每个日落西山的傍晚都能找到适合的野营地。

  野营

  几年前我刚迷上露营的时候,曾计划在游遍中国的同时,找1000个营地,记下坐标,做一本中国宿营地索引;也许有一天,这本索引可以帮助搭建起全国性的宿营地网络。后来发现在中、东部,就自驾车而言寻找营地相当困难,因为在这些人口稠密的省份,即使在大山深处,公路附近也难找到支帐篷的地方。中国农民的勤劳,集中表现在房前屋后的每一块边角菜地上。

  说“野营地”,是因为到2003年年底,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宿营地(camping ground)。而在汽车旅行发达的欧美澳,乃至不太发达的非洲、南美洲和东南亚、印度次大陆—除中国外的大部分国家,宿营地的经营,都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以北欧挪威为例,全国共有700多个注册的宿营地;即使在东部非洲的肯尼亚,宿营地也遍布旅游区和城市郊区。

  宿营地,提供水电、卫生间、淋浴、厨房、洗衣机等基本设施的住宿地,特别适合自驾车旅行者和背包族。在欧美国家,宿营地也有星际,三星级宿营地还包括网球场等体育设施和小卖部等。

  中国其实有很好的开发宿营地产业的资源。特别西部的崇山峻岭和广袤荒原,更是宿营者的天堂,一天当中遇到几处上好的营地也不奇怪。如果这些资源被有效利用,中国可以成为宿营者的天堂。

  然而我越是对宿营地渴望,越不希望在最近两三年内在自己国土上看到它们的破土。中国很多商人急功近利的投机思想太过严重,对宿营地这样一个产业而言相当有害。当人们为了投资无限索取回报时,宿营地—人与自然之间本不需设防的土地,恐将成为大地母亲身上的新伤疤。另一方面,宿营地经营的一个前提是,宿营者自行清理使用过的房间和设施。这条通行全球的规则,到了中国很可能触礁,因为国民素质的提高,怕比西部大开发需要投入的时间更长,也许不只是两代人、三代人的事情。

  因此几年之内,那些愿意和自然亲近的旅人,还是享受你自己开发的野营地吧—信不信由你,绝大多数人有选择一个好营地的本能。别忘了,再难也要把垃圾带到有垃圾处理能力的地方—最好是个中等城市—到2003年底,我们的县级行政单位还只会露天堆放垃圾。

  中国青年出版社及作者授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编辑:戴翠娥)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