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今年过得也算惊心动魄。最近一轮疯狂降价更是让许多厂商大叫吃不消。中国汽车业到底该如何发展?制约其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什么?汽车保护终要放开,中国汽车如何应对洋车?7月9日,就这些问题,CIEN记者对王小广博士进行了独家专访。
城市交通是制约汽车
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CIEN:您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王小广:是城市交通问题。可以说城市交通问题是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对比一下北京和纽约就可以发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现在纽约2000万人口,机动车保有量1200万,但是人家的交通很通畅。而北京才1800万人口,机动车保有量也才200多万辆,但是交通状况已经这么差。交通情况差,肯定影响汽车购买,也就影响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
CIEN:那么,您认为中国城市交通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王小广:关键是我们现在城市建设的整个思路有问题。城市就是由路和房子组成,我们现在的城市建设是以房子为中心,再修路,整个城市呈现板块状、圆圈式的结构。像北京修了四环、五环,又拥挤了,再修六环、七环。这样下去,城市平铺式的发展,城市交通结构成了“串联”的,没有密度,既浪费了土地,付出了高额的建设成本,又没有效率,还不方便。再比如说,让工薪阶层大规模地往郊区迁,这也不合理。他们虽然居住在郊区,但是工作还是要到城市中心来。于是每天上班他们就开着车一起往城市中心移动,下班又一起回郊区去,休闲购物也是如此。那么一到上下班时间,交通就拥挤,平时交通资源又浪费。交通不好,车的使用效率低,成本高,不方便,那当然影响汽车的普及,也就影响汽车产业发展。
减少交通流,保证畅通
CIEN:您到过欧美的很多大城市考察,国外的城市交通是怎么建设的?
王小广:像纽约,以道路为中心,以畅通为第一原则,尽量减少交通流。整个城市的结构是网络状的,非常密集,而且辐射效果好,就是一个“并联”结构。这样,它的交通就通畅,即使出现拥挤也只是一个点上,不会影响到整个网络,整个系统。
CIEN:那么,您认为中国的城市交通应该如何建设?
王小广:应该改变平面交通的状况,建设立体的交通。像北京,在三环以内,要尽量减少地面交通流。公共汽车、出租车、自行车都应该减少,主要靠地下交通来解决。然后,在四环建设高层住宅,让工薪阶层聚居。他们上下班主要可以通过地下的交通系统解决,地面拥堵的现象会明显减少。其次,城市中心的绿化太多,阻碍了房子的密度。应该把绿化带建在四环人口聚居区以外,这样他们上班和休闲的流向相反,从而减轻城市中心交通的压力。
我看好中国汽车产业
CIEN:您认为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如何?
王小广: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大有希望的。我们的汽车普及率只要达到美国的1/4,汽车保有量就可以超过美国。而我们现在汽车保有量才多大啊?所以,我一直看好中国的汽车产业。
CIEN:那么发展汽车产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王小广:应该加大经济型车的发展力度。我们现在的情况决定我们只能在这一点上下功夫。我们自己发展起来,在技术上比较容易,市场潜力也比较大,而且现在国外的汽车公司还不看好经济型车,他们还是主要看好高档车市场,他们认为经济型车的利润薄。其次,发展自主品牌也很关键,就是模仿创新,成本低,有竞争力。就像“田忌赛马”我们就要拿自己有优势的和他们没有优势的比。另外,在政策上,应该鼓励发展经济型车,像经济型车的消费税就应该逐步降低直至取消。还有像燃油税都应该尽早实行。而且,在今后的市场发展中,规模肯定是决定因素的。因为现在单车的利润在不断下降,那么只有规模上去,整体效益才能实现。再有就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自己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国家也应该考虑有意识地培养“第二梯队”,我就比较看好“第二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