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业,日产汽车总裁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以他的铁腕、直言和行动,成为全球汽车界最杰出的管理明星。
1999年,戈恩被任命为日产汽车总裁时,日产正徘徊在破产边缘,在日本本土的市场份额从高峰时的34%跌落到19%,还有190亿美元债务。在戈恩的带领下,短短3年,日产开始赢利,2002财年,运营利润再增51%,达到62亿美元,排在大型汽车制造商的前列。
戈恩是进军中国最坚定的开拓者。在他的主持下,东风日产两大汽车公司成立了167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的“中国汽车领域里规模最大的合资项目”——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一方面,戈恩已经将日产未来的发展和在全球市场份额的提升都押注在中国市场,而这只有依靠中方伙伴才能取得成功;另一方面,法国雷诺加盟,因此,合作三方面临利益的重新制衡分配。
为雷诺铺路
2004年3月,东风汽车对外宣布,东风日产乘用车研发中心落户广州花都,总投资额为3.3亿元。根据计划,此研发中心将在2005年底竣工并正式开始运作,研发中心面积达20万平方米,将与日产总部的技术研发中心紧密合作,共同进行对乘用车领域的开发,以提高整车匹配以及部分总成的研发能力。新的研发中心将作为自主的研发机构,纳入日产全球研发体系。
这是继通用之后,第二个落户中国的跨国汽车巨头进行本土化改造的研发中心。值得关注的是,东风日产未来的研发战略将引入雷诺的技术平台。
由于东风有限将在2007年引进的6个产品品种中有和雷诺合作的产品,所以乘用车研发中心也将可能引进雷诺的技术平台。东风日产雷诺金三角计划由来已久,但是一直未能在轿车项目上实施。雷诺技术平台如果正式引入东风日产,这意味着雷诺轿车将最终落户东风。
戈恩称,与东风的合资公司也为雷诺提供了机会。预计戈恩将于2005年出任雷诺公司的首席执行长官,同时也将保留他在日产汽车的职务。戈恩曾在中国公开表示,问题不在于雷诺是否会在未来参与合资项目。雷诺肯定会参与进来,问题是参与的时机和方式。戈恩强调,雷诺或其他与日产汽车有关联的公司提出的合作计划将由合资公司的管理层进行评估。管理层虽然由两家股东公司任命,但在形式上却是独立的。
在雷诺和日产汽车达成战略联盟5年后,前者计划宣布双方更多的合并销售和利润数据,并将扩大双方的合作,合并后的雷诺/日产集团将在全球市场拥有很高的占有率。
直到现在,两家公司一直独立宣布财务报表,但雷诺拥有日产汽车44%的股权,同时,日产汽车也拥有雷诺15%的股权。根据雷诺网站公布的文件,两家公司2003年的合并销售额为900亿欧元,合1090亿美元,营运利润为78亿欧元。
收益显示出,在成为一个集团后,两家公司将具备改变汽车业格局的潜力。合并后,雷诺和日产汽车2003年的全球轿车总销量为540万辆,从全球10大轿车制造商的最后一位一跃成为第5大制造商,超过了2003年销量为500万辆的大众汽车。
在中国市场上,雷诺进入中国9年,与其他公司相比,根本谈不上成功。1994年,三江集团与法国雷诺匆匆在湖北孝感进行合资——双方斥资9800万美元组建三江雷诺汽车公司,历时8年多才销售了4000多辆“塔菲克”客车。由于多种原因,三江集团最终选择退出。
直到2004年5月,法国雷诺的中国轿车项目在华基地将选择在湖北孝感的三江雷诺汽车公司。雷诺将和中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商东风汽车公司进行合作,公司暂定名称为“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
日产中国计划
“使东风品牌的商用车打进全球前三强,将日产品牌做成中国最大的汽车品牌!”负责中国业务的日产汽车常务董事志贺俊之公开了与东风汽车全面合作的目标。
日产在2004年4月发表的新经营计划——“日产增值”中,已将2007年全球销量设定为42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的销量预计将超过50万辆,这一数字显示日产将中国市场视为仅次于日本和美国的第三大市场。
志贺于2000年受命于公司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负责制定中国战略。当时戈恩提出的方针就是“制定出可长期确保利润的战略”。志贺大约从20年前就开始负责中国业务,“通过扎扎实实地与当地企业全面合作,提高全球竞争力”,并于2003年确定与东风汽车成立合资公司。
东风与日产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始于2000年10月,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2002年9月19日,日产与东风正式签订全面长期合作协议。2003年6月9日,合资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隆重成立;一周后,首款NISSAN品牌新型轿车“阳光”也在广州花都降生。从2003年至2007年底,合资公司东风汽车的产量将由2003年的30万台增长至2007年的62万台;销售收入将达800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2003年业绩的两倍以上;营业利润将达80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收入的10%。这就是著名的23计划。
根据东风汽车23计划,从今年起到2007年,东风日产将扩大生产能力,在广东花都建设的新工厂,产能将达到25万辆;包括已经上市的阳光轿车在内,在2006年前将陆续推出6款新车型,其中率先引进的是日产TEANA轿车,是知名车型日产风度的替代车型,定位中高档轿车市场,而在日本人见人爱的微型车MARCH也有望在国内投产。
在生产技术和制造方式方面,今年5月开工的广州新工厂(生产能力为15万辆)已经引进NPW(NissanProductionWay,日产制造方式)、NIMS(Nissan 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日产综合制造系统)等日本工业采用的最先进生产方式。同时,通过改造现有设备,位于湖北襄樊的东风汽车卡车厂已经脱胎换骨般地变成一家“产品与质量可达全球通用标准的汽车制造厂”。
志贺强调:“日产将毫不吝啬地拿出全部最尖端的技术,获得中国客户的信赖。”2003年3月24日,日产宣布在中国设立一家开发中心,在商品规划、开发、生产技术等方面作为与日本、美国和欧洲同等级别的全球性开发基地,2005年该中心将挂牌启用。
重组的变数
实际上,在中国市场,更大的变数在于日产方面积极促进的郑州日产与东风日产的重组合并,这不但将改变日产在中国市场上的战略布局,更为雷诺及日产在中国未来的发展留下更为广阔的想像空间。
从时间上来看,虽然郑州日产比东风日产成立的时间早了近10年,但道路坎坷。郑州日产在1993年就已经成立,但随着日产在中国的业务发展,以及市场的变化,他们的策略开始有了调整,郑州日产的从属地位日益明显。
1996年日本经济危机,直至1999年底,日产汽车都肩负巨额亏损,这当然影响到对中国业务的投资与支持,此时的郑州日产也举步维艰。如果郑州日产与东风日产不进行重组的话,郑州日产品牌、通道都会遇到问题。事实上,早在2001年7月,日产方从缩减成本考虑曾与东风谈到过“将郑州日产纳入新东风体系”。
种种迹象表明,日产更偏爱东风。在日产和东风日产达成的协议上已经表明,日产将向新公司注入其全球范围内的品牌优势、技术实力、丰富产品及其在复兴过程中积累的独特多功能管理经验;另外,还将在2006年以前,投资200亿~300亿日元专门另外用于中国产品的开发。
与日产的合作,对东风这家巨型国企的改造具有重大意义,而对于日产来说,未来的发展和在全球市场份额的提升,甚至与雷诺合作是否成功,都取决于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合作。(记者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