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生存状态将日趋窘迫 为民族品牌轿车捏把汗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6日 08:40  青年时讯

  本周,又一款重量级新车上市。丰田花冠的上市是跨国汽车巨头抢夺中国市场新的标志。

  联想到上周的福特蒙迪欧,还有准备推出的标志307、通用凯迪拉克等。可以感觉到,全球汽车巨头正逐渐把市场战略的中心向中国倾斜。从2004年开始,真正与世界同步的经典车型将逐渐驶入我们的眼帘,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激烈竞争下的车市正逐渐让国人享受到与世界接轨的汽车价格。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民族汽车企业的生存状态将日趋窘迫。

  与花冠、蒙迪欧等车型相比,我们现有的中华、奇瑞、吉利等车型在品质上的确有差距。价格是目前民族牌汽车惟一的亮点。以价格换市场,以市场换技术是民族车业必须要走的一条路,而这个过程直观地说就是一个时间问题,市场能给这些汽车企业多少发展壮大的时间?

  2004年,跨国汽车巨头在中国完成本地化生产之后,一款款极具竞争力的车型鱼贯而来,占领主体市场的同时开始逐渐填充细分市场。大众、丰田、通用、福特在华的合资厂在继续扩大产能的同时,正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线,中国车市原有的空白点正不断消失。与时间和市场空间赛跑的民族车业前有大兵压境的合资品牌,后有低迷的品牌认知度,着实让关心民族车业的人士捏了一把汗。

  在花冠新车发布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当年第一代花冠上市的时候正是日本进入“汽车普及时代”的开始,诚如时下的中国。而花冠在当时扮演的正如奇瑞、中华、吉利等车型的角色。虽然从车业的大环境而言,当时的日本与时下的中国不可同日而语,但相同的地方是丰田作为民族汽车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发家”的,是什么让当时也同样羸弱的丰田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汽车生产企业?

  抛开车业外部环境的差异,笔者注意到,花冠当初的生产理念正是目前我们国内民族汽车的软肋。丰田执行首席工程师奥平总一郎在介绍花冠的销售奇迹时谈道,花冠38年来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来自三个词组:品质、耐用、信赖。也正是凭借这三个概念,丰田车以低廉的价格敲开汽车生产大国———美国的大门,赢得了普通消费者的信赖。

  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的大门向世界敞开着,民族汽车企业与世界汽车企业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虽然在技术上我们与人家相差很多,但至少在皮实、耐用上应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则即便有低廉的价格,也会被市场所抛弃。回头看看,在普通消费者的心中,谈到皮实,消费者会想到“老三样”,谈到品质则更多的是外资品牌。以中华、奇瑞、吉利为核心的民族汽车应该不回避低档产品的概念,但在务求实用上要牢固好自己的阵地。

  反过来说,中国的市场那么大,区域的差距也很大。廉价的轿车还是有市场空间的,但令人担忧的是,因为轿车本身的质量问题失去消费者的信赖,如此,后续的发展将是空谈。笔者从权威部门获悉的一份“2003年中国各车型故障数”显示,排在前面的是丰田佳美、别克GL8等产品,而排在后面的则是奇瑞、哈飞等民族品牌。这个统计也许并不全面,也不一定准确,但产品质量这一最基本的要素正是民族车业的软肋。

  2003年,中华、奇瑞、吉利、哈飞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这是一个好事,但这个业绩的取得更多仰仗的是新车型的推出,比如奇瑞的QQ、哈飞的路宝等。依靠新车型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是一条路子,但老车型的品质缺陷似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今年,新中华的上市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完善各款车型,做强自己的品牌信赖度才是民族车业的希望。

  中国会不会出现像丰田、本田这样的汽车企业,一直以来都是业内争论的热点。庆幸的是,现有的民族汽车企业还在努力前行,而波导、奥克斯等新型资本也开始进驻这个领域。我们企盼着,这些企业能做强做大,成为能与跨国汽车巨头比肩的生产企业。

  从花冠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了民族汽车产品的不足,也看到了新的出路。(武卫强)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