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虽然来得晚了 我们干得还不错--访长安福特营销副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5日 09:24  解放日报

  一向低调的福特,与长安合资以后仍延续着这一传统,合资运行一年,几乎很少听到从长安福特传出的动人“喜讯”和骄人“业绩”。日前新款蒙迪欧上市,记者在桂林听长安福特营销服务副总裁柯冉笛一席长谈,才知道,其实这一年他们“干得还不错”。也许,从新款蒙迪欧开始,长安福特真正发威的时候到了。

  问:福特在全球是数一数二的大公司,但是在中国,可能因为来得较晚,在市场上显得还不是很强势。2004款蒙迪欧上市后,长安福特的市场战略是否会有新的转变?

  答:我们进入中国确实有点晚,像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大众通用很早就在中国建立合资厂了。但是和他们相比,我们作为新生企业,第一年还是比较成功的,而且当时根据中国政府有关规定、条款,不是福特想把什么产品带来中国就一定能带来。现在这个政策有所放宽,所以我们的选择面也稍微大了一点。

  其实嘉年华的销售是非常好的,去年9月份以来销售每月都在上扬,现在也还是供不应求。我们去年才进入这个市场,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与我们的竞争对手第一年进入中国的情况相比,你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已经好很多了。

  问:但可以换一种比法:与北京现代比。它也是去年才投产一年,但销量上升得非常快,现在已经居全国第五位了。

  答:北京现代与我们的市场策略不一样。它的销量确实不错,车也不错,在北京有一半出租车都是北京现代的车。但我们的市场策略不一样,我们不把嘉年华当出租车来推,如果卖出租车的话,销量就可以一下子上去。我们把着重点放在零售方面,一步一步地求稳步发展。

  问:我很关心长安福特的市场情况,去年一年长安福特到底卖得怎么样?还有,为什么老的蒙迪欧推出没多久就又推出新款,作出这一决策时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答:嘉年华去年卖了不到2万辆。但现在的销售情况非常好,差不多每个月都能销出2千辆。蒙迪欧去年卖了4千辆,因为是进口散件组装,政府只允许我们进口这个数字。

  当时我们把蒙迪欧散件引入中国组装,就是希望让中国消费者能以很优惠的价格买到进口车。但我们既然承诺要把蒙迪欧国产化,就要尽快缩短国产化的时间。所以就将进口的蒙迪欧停产,转向生产国产蒙迪欧。另一点就是,蒙迪欧正在推出全球升级版,我们希望在中国与全球同步上市,不要落后于其他国家,所以我们就紧赶着推出了新款蒙迪欧。

  问:长安福特要在今年实现较2003年的产量增加10倍,厂方将如何做到这一点?

  答:为了提高产能,我们前期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去年10月份就已开始招聘员工,花很长的时间培训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因为许多零部件技术是欧洲的,引擎是欧洲的,变速器是美国的,如果不把员工培训好,中间就会有障碍,就不能保证国产化的质量。所以我们在流程、培训上花了很大功夫。我们有信心来迎接这个大挑战。

  问:长安福特的第二生产基地设在南京,听说已确定生产沃尔沃品牌轿车。如果生产沃尔沃轿车,以后的营销体系是否将重新布点,还是进入现在长安福特的营销网点?

  答:我也听说了,有的说生产马自达产品,有的说生产沃尔沃产品,传言非常多。福特肯定会增加在中国的投资,但现在还不能给你确切回答。至于经销网络的事,可以明确这一点:福特下面每个品牌都有它独立的经销商网络,如果生产马自达或者沃尔沃的产品,就会从经销马自达或沃尔沃的经销店卖出去。

  问:在南京建立新厂,是否会取名南京福特?

  答:我们和长安集团有非常好、非常紧密的关系,所以很看重长安福特这个牌子,不会轻易改变这种关系。我们现在在中国投资办厂,都愿意以长安福特的名义出现。

  问:蒙迪欧和嘉年华今年估计各生产多少万辆车?你们有没有排产计划?

  答:新款蒙迪欧今年将生产4万辆。嘉年华现在的月销售接近2000辆,今年生产多少,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决定,所以现在不能给你一个准确的数字。

  问:现在蒙迪欧和嘉年华是否是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的?

  答:是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但是我们也比较灵活,根据订单的数量、需要来决定我们的生产。现在嘉年华供不应求,市场反映比较好,但是因为新款蒙迪欧已经上市,我们首先要保证蒙迪欧顺利打开市场,然后才能尽量满足嘉年华的市场需要,这有个先后顺序。

  问:还有个问题,外面有个说法,说福特下一个引进的新产品可能是翼虎,是否如此?

  答:现在我没有办法告诉你,我们生产的下一个产品是什么。我只能告诉你,我们承诺在未来每年都上市一种国产新产品。我们也在研究,到底是把哪些产品带到中国来。现在还不能够做出决定。

  最后想说的有三点,第一就是福特与中国的关系肯定是一个长期的关系,不间断的关系;第二就是我们想尽量加强、加大与长安集团的合作,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我们非常看重这种关系;第三,我们希望逐年稳步地进步。我们现在承诺每年引进一个产品到中国生产,如果有能力,每年带两个当然更好。但是在我们不能够办到之前,我们承诺还是一年至少引进一个。(本报记者徐茂昌)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