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降价不再是新闻 降价赔偿问题引起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4日 09:18  人民网-市场报

  2004年刚刚开始一个多月,市场就明确给消费者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今年汽车降价将是种常态,而不再是新闻。目前,已经有赛欧千里马帕拉丁嘉年华夏利吉利福莱尔高尔夫等十余款车型加入了降价的行列。

  如此多车型降价,当然是件好事,最起码说明汽车市场的价格泡沫正在逐步被挤掉。但是,频繁的降价在引起了喝彩声的同时,也得到了愤怒的回应,最典型的就是降价赔偿问题。

  笔者的朋友买了一辆8万元的车,可是在他买车的一周后,该车就降了数千元。高呼自己成了“冤大头”的他找到了经销商,要求退车或者退差额。但是,得到的是经销商遗憾的笑容,几经周折,最后以经销商私下承诺适当减免维修保养费用告终。但是,这位朋友已经没有了买新车的喜悦,剩下的只是对自己成为“冤大头”的无奈。与笔者这位朋友有同样遭遇的人很多,近年来,几乎每次降价都会有刚刚买了车的消费者诉诸经销商或厂家,要求降价索赔。一位销售经理曾对笔者说,只要媒体一发布降价的消息,他就紧张,不敢在店里呆,怕在降价之前买车的用户上门来找。

  由于降价索赔的问题,降价对于厂家来说成了“双刃剑”,舞得好了,市场份额上升;舞砸了,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2003年的市场形势告诉大家,经常降价的车型未必卖得好,但是,如果不降价,卖得更不好。对于消费者来说,降价也是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希望降价,买车能花少点钱;另一方面,又担心刚买了车价格又降了,车辆贬值得太快。于是,2003年,车市上就多少有点买涨不买落的心态,频繁降价的车型市场反应大多平平。如今,降价已经不能像2002年初夏利降价1.7万元时,引得消费者竞相抢购了。对于许多车型,降价的作用只能是让其市场份额下降得稍慢一点而已。

  降价成为汽车厂家和消费者共同需要面对的“痛”,而要消除这个痛,责任还在厂家。因为,厂家普遍缺乏长期的品牌塑造意识,没有一个两三年的价格预测和计划。很多时候,都是有了市场压力就降价,没有压力就加价卖。其实,这也是企业对于消费者的态度问题,而就在价格的起起落落之中,消费者也无形中给各个品牌打了分。

  那么,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应该是有敏锐洞察力的厂家,通过精确的市场预测,以合理的价格推出的汽车产品。这样的产品应该有相对稳定的较“低”价格。即使作出改进和升级时,价格略有上升,消费者也是会接受的。因为这样的产品才具有较高保值率,才会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如果厂家实在要降价,那也最好是在配件、维修服务等方面调整,这样才能让利于消费者,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李蓝)

(编辑:邵京宁)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