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企造车=“名车模仿秀”?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0日 09:35  新闻晚报

  虽说人人都知道要支持民族产业,尤其是汽车工业,但今年以来传出的一个个民营企业摩拳擦掌准备造车的消息,到了国人耳朵里却难免让人觉得别扭。不说别的,只要听听这几款新车的车名:阁萝、来宝、通田虎,总会让人联想到国际上某个与之发音相似的品牌,进而也就不免让人产生了和当年国内民企蜂拥而上,大造贴牌VCD,结果“死伤”无数类似的担心。

  最近,国内民营汽车“狂人”李书福的二哥李胥兵要造车的消息在业内传得沸沸扬扬,而且出手不凡,一公布就是两款车,据说其中一款“阁萝”还将马上量产,这不得不让人对大众通用等国际车商一年才推一两款新车的节奏感到质疑:“我们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民企造车都这么简单,你们这样的国际大牌造车凭什么这样小心翼翼,难不成对国内市场有所保留?”然而,直到内部消息传出来,才明白原来阁萝仿的是P OLO ,通田虎学的是宝来,这才明白原来国内的不少民企造车走的是“模仿秀”路线,站在别人的肩膀上,那是当然走得快了。

  画虎不成反类犬?

  不过,这么说似乎又有些不甚妥当,人家牛顿站在“伟人的肩膀上”,那是能创造出比伟人更大的成就,但就目前的民企造车情况来看,似乎还不能做这样的定论,毕竟,在中国的古话里,还有“画虎不成反类犬”一说。作为一个十分关注国内汽车市场的人,当然希望这些即将登台上演“模仿秀”的民营汽车能够一个个超越它的原型,即使不能,那至少也要接近原型车质量。虽然前一段时间那款著名的汽车“模仿秀”官司还没打完,我们暂且撇开知识产权这些因素不谈,毕竟先前的那辆模仿车是先于原型车上市,而且质量也的确不差,这才能够把住市场,具备了在官司中向对方叫板的能力。而今年以来,要跳入市场的这几款模仿秀车却显然缺乏某些优势条件。

  同样感觉不同价格?

  首先,这些新入行的民企都是属于从资本运作介入汽车制造业的,仅仅通过入股或收购一两家地方性的汽车制造厂就想造车,缺乏对行业的了解和认识,尤其缺乏生产制造经验,驱动他们入行的无非是目前国内汽车制造业30%以上的过高利润。当年安徽的那家企业搞“模仿秀”那毕竟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汽车制造业绩,甚至当时还有大集团的投资和依靠,所以才能综合开发出不错的车型。但目前的这几家从投放意向来看,基本上是走比原型车更廉价的低段路线,这对于已经开始走向理性的城市购车市场来说,悬!

  其次,有先前那款车被模仿的先例,这些国际汽车公司也不是傻子,会任由自己的研发成果被人模仿,且不说事后是不是会诉诸法律等手段来讨回知识产权,单就先前来说,对方就能模仿多少还是问题。汽车是用来开的,虽然在车展上和几个美女车模摆在一起也能起到观赏的作用,但毕竟只是作秀。据说阁萝在投放宣传时,准备在波罗的广告牌附近搭上自己的广告牌———“同样的感觉,不一样的价格”,这句话不得不让人产生疑心,毕竟,目前对阁萝的一切描述还只是停留在“时装化、卡通化、个性化、色彩化、多元化”的“五化”理念上,以及对内饰的所谓精雕细琢,而没有一条关于阁萝发动机、底盘等关键部件的描述,相信这才是众多车迷真正关心的因素,“P OLO 的感觉”不正源自于此吗?至于那些外观的模仿,我们完全相信它一定能超过P OLO ,毕竟,P OLO 不是一款内饰豪华的高档车。

  还有,目前这些民企能够争取市场的最大法宝无疑就是在国内市场上屡试不爽的价格竞争了。2005 年就在眼前了,关税的大幅下降将会带来国内车价的多米诺效应,三大汽车集团旗下各款汽车的降价几乎没有悬念,甚至不必等到明年,这几家大集团就可能凭借较高的量产能力,对这些民企的价格优势进行封杀,那时,仅凭借一两款“模仿秀”的车型将是难以抗衡的。

  日系韩系靠模仿成名?

  当然,对于民企目前盲目投入汽车制造业最有影响的,应该还是即将在今年出台的国家新的《汽车产业政策》,这份小小的文书从去年就开始酝酿,一路难产到今年还没有出台,足可见其的重要程度。但有一点据内部人士透露已经相当明确了,那就是肯定会对目前国内过热的汽车投资生产格局进行整合与调整,目前,我国有各类汽车生产企业700多家,其中有200 家左右的企业多年来产量极少甚至没有产量,生存尚且困难。这些经营困难但有生产权的企业就是民营资本所需要的壳资源。有消息显示,政府将处理这些壳资源,将它们并入大的汽车集团,或被兼并重组。而收购这些企业的资本必须是汽车类资本。这意味着,此政策一旦实行,相当于砍去了这批“壳资源”,现在非汽车类的民营资本进入汽车行业的路径全被切断,同时,已经进入制造业的民营资本也将面临产能和市场的考验。毕竟,当前汽车市场和当年热闹的彩电、影碟市场还有很大的差别,那时政府的调控已经相对宽松,而汽车产业政府可能还将长期调控一段时间,民企没有自我研发的生产道路并不宽敞。

  有人说当年的日本和韩国就是凭借了模仿和抄袭从而开创了自主的民族汽车工业,这句话当然不错,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日本车的进步同样注重了自我知识产权的研发和保护,在欧美车横行的时候,并没有为了将自己的车子卖出去而简单的模仿外观或者车名,当然,也许我们并不知道在现在的丰田、本田等名牌背后,曾经倒下了多少也是简单模仿的车商,但愿现在国内的通田、吉利等民营车商都能坚持到国内汽车民族工业腾飞的那一天! (章晨)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文化博览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