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施伦普北京之行的弦外音 克莱斯勒想在华翻身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7日 17:59  北京晚报

  2月6日,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施伦普对北京进行了“闪电式”造访,分别拜会了国务院和北京市的领导。一般说来,施伦普此行的目的应是为奔驰在中国投产的计划进行的铺垫行动之一。但是,由于克莱斯勒去年没能按计划实现盈利,施伦普为此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而他此次只有一天时间的中国之行,或许也有了某种“弦外之音”。

  就在去年,还有人怀疑说戴姆勒.克莱斯勒是不是要撤出中国市场了。因为在业内一些知情人看来,跟其他汽车制造商相比,戴姆勒.克莱斯勒明显落后,它在中国的投资十几年来都没有增长,而且除了北京吉普外它也再没有建过其他生产基地。

  然而2004年初,克莱斯勒公司总裁戴特.泽士说:“在未来两年内,北美将能够从中国进口汽车。用不了多长时间,中国将像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及韩国一样成为一个汽车生产供应大国,而且它更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当然,还需要花些时间提高质量水平以增加竞争力,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一项目的进展越来越快了。”戴特.泽士是1月4日在底特律的北美国际汽车展上接受采访时说这番话的。

  据英国《汽车工业》杂志报道,去年一年里,世界各地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汽车投资迅速膨胀,几大主要品牌纷纷宣布提高在中国的产量。到2010年以前,中国有望成为全球三大汽车生产国之一。吸引汽车制造商们的是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中国巨大的市场以及老百姓收入的不断增长。不过戴特.泽士表示:“吸引汽车制造商们的不仅是中国国内的汽车消费市场,我们正在探索把在中国生产的汽车销往外国市场的可能性。”据业内知情人说,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集团正在集中研究从中国输出小型汽车及其他车辆的方案,准备同以韩国为生产基地的公司竞争。目前,韩国车已经抢占了美国和加拿大小型和超小型汽车市场的巨大份额。

  戴特.泽士说:“克莱斯勒公司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公司之一,北京吉普就是它进入中国的第一个项目。但是后来克莱斯勒没有在此基础上拓展,没有发挥它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的优势。不过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的北京吉普生产厂。别的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基础比我们强,但是我们想要改变这一现状。”

  以上信息证明,认为戴姆勒.克莱斯勒会撤出中国市场实在是一种浅见。但是,对于戴姆勒.克莱斯勒而言,北京Jeep是它在中国唯一的“店面”,实在有点单薄。为了加强在中国的基础,克莱斯勒2003年进行了收购三菱卡车业务、入主北汽、巩固推广北京吉普等一系列动作。

  2003年9月8日,戴姆勒.克莱斯勒与北汽签署了一项协议:双方将共同对现有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有限公司进行重组并扩大投资,投资总额为10亿欧元,计划2005年开始投产,每年生产2至3万辆梅赛德斯-奔驰C级和E级轿车。

  戴姆勒.克莱斯勒现在的主要汽车供应商集中在美国和德国,另外在加拿大、英国、瑞典和日本也有它的重要供应商。与这些国家相比,在中国生产汽车的劳动力成本明显要低很多。目前北美和欧洲的汽车市场低迷,美国著名的投资期刊《巴伦氏》(Barron's)杂志指出,2004年对于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来说,是“不进则退”的一年。因为从戴特.泽士在2001年宣布一项3年扭亏为盈计划时算起,克莱斯勒公司已累计亏损了44亿美元。但戴特.泽士回击说,克莱斯勒去年虽然没有达到盈利20亿美元的目标,但也可以说是有“微小”的“利润”。克莱斯勒即使今年不能提高利润,也照样能生存,“没有所谓的‘不进则退’年”。

  《巴伦氏》在另一天的报道中说:“投资者们担心克莱斯勒为了发展产品,在花奔驰公司的钱。”对此,戴特.泽士回击说:“事实证明,说这话显然是不太聪明的。我们为所有长期规划的产品拨出了资金,而且我们所有的开销都来自我们自己的现金流水。”

  克莱斯勒要真正扭亏为盈,降低成本是它首先想要做的,于是他想到了“遗忘”已久的中国,要降低生产成本,中国不正是首选么?它要做的就是在中国建设更多的制造基地、保证中国工厂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然后逐步建立起外国市场对中国生产出的汽车的信心。所以施伦普近日的来访便变得颇有些耐人寻味了。(风平 文)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