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驾车人不能“恃强凌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7日 09:06  北京现代商报

  凛冽的寒风中,一位老人站在北京新街口大街路中央,这是一处有斑马线但却没有停车灯的人行横道。一辆辆汽车疾驰而过,却没有一辆车停一下,先让老人过去。许久,才有一辆小车停下,老人拖着不利索的双腿,步履蹒跚地慢慢挪到了对岸。

  在一处十字路口,红灯刚刚变绿,一辆辆右转的汽车挤得慢行道上同样等了许久的直行自行车无路可走,怨声一片。在一些狭窄或并不狭窄的道路上,一些汽车为了抢行,经常挤占自行车道,骑车人无奈,只好等在后面或者推车走上人行道,心里充满了埋怨。

  下雨天或者雨后不久,路面上还有积水。一些汽车又是疾驰而去,溅起一片泥水,引来一阵骂声。

  人们曾经形容骑摩托车是“肉包铁”,开汽车是“铁包肉”。骑自行车何尝不是“肉包铁”。开车人相对于骑车人和行人,属于强者。他们在行人面前,不能恃强凌弱,而要充分照顾行人的利益。

  由此联想到在中国发展私人轿车,还存在着一个社会公平问题。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平均主义传统十分深厚,“不患寡而患不均”。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的收入普遍上升,人们的收入差距也在拉大,购买家庭轿车的大多属于高收入或较高收入阶层。同样是上班挣钱,同样住在一个小区或一栋楼上,凭什么你开车上班我骑车或挤公交车上班。在马路上,时常见到驾车人与骑车人或行人激烈争吵。在一些居民小区里,私人轿车被恶意破坏的事也时有发生。前一阵媒体讨论如何解决北京交通拥堵,一些激烈的主张充满了对车辆违规人的强烈不满。其中部分原因就与这种不平衡心理有关。

  由于中国的国情所限,私人轿车不可能普遍进入家庭,只能进入少部分家庭。即使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人均收入较高的城市,未来几十年,私人轿车的拥有量也是有限的,不可能达到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大多数人还是要依靠公共交通。轿车进入家庭,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但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拥有私人轿车的只能是少数人,私人轿车要顺利发展,必须取得社会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处理好汽车与社会、有车人与无车人的关系。在这方面,每一个驾车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平等对待行人,与他们和平共处。

  我曾经去过一些汽车十分发达的国家,最大的感受就是在那里行人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不是行人给汽车让路,而是汽车给行人让路。当你站在路口,远远驶来的汽车立即减速、停车,让你先过去。在这种情况下,你还会讨厌那些有车人吗?

  除了大力培育汽车文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也是私人轿车顺利发展的前提。巴西也是发展中国家,一些大城市的私人轿车比例很高。但是由于公共交通很发达,私人轿车大多是下班后或节假日用,并没有引起大的社会矛盾。 (张毅)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文化博览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