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新年“第一车”的“新中华”于2月9日在北京隆重上市。这是搭载了“宝马”的部分技术和共线生产出炉的新车型。厂家自信地声称,此车在“内饰、质量、操控”三个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在国产车自主品牌车型中以“新”再次“浴火重生”;以“创”再次“重新包装”;以“造”再次“强化品质”。这在当下“中国造车运动”中凸现了“华晨模式”的独特性。媒介知名人士艾丰在赞赏这种模式时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叫“首长的写做方式”,即领导出想法,秀才写文章,最后领导署名。不失为创立民族品牌的有效做法。
“新中华”之所以要用“浴火重生”几个字来描述,主要是对原“中华”进行了技术全面升级,关键是完善了先前的设计理念,在制造的细节上做得更加到位了。“新中华”下的最大功夫是“汽车工程”。这也就是所谓的苦练内功,在技术性能和制造质量上有了质的提升,改变了“形而上”(理念层面)单纯的对念和设计的追求,开始在“形而下”(技术层面)重视对务实和可靠的目标追求。专业媒体在评价时认为,“新中华”在操控性上已经达到国内同类车的先进水平。对这种变化,厂商承认,这是搭载“宝马”技术平台的缘故。此外,在车厢内饰和工艺制作上,与老车型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在技术性能上不再是“秀拳花腿”,而是有内涵的靓车了。
用“中国元素”包装“新中华”,可看作是一门具有中国特点的“营销艺术”代表之作。在视觉传播和产品推广上勘称一流,这无论是创意还是制作都可以与任何外国汽车公司相比而毫不逊色。如“华晨红(色标)”、民乐(茉莉花)、服饰(传统唐装和现代时装)、激情舞蹈(浴火重生主题)、小提琴独奏(帕格尼尼曲)、中国书法(展板写意)等,颇具创造性地用形象符号、肢体语言、感官体悟等手段全面地对“新中华”的品牌、定位和理念诉求在形式和内容上作了诠释。
从曾宪梓到吕思清,他们都把中华轿车当作了“中国情节”。如果说,一年前曾宪梓作为中华轿车第一位用户是被中国人的造车理念和气派(外形)所吸引的话,那么,有着现代审美情趣的吕思清成为“新中华”第一位车主看中的却是内在的品质和魅力。这一生动的细节在提示中华轿车在变化。当人们重新审视“中华轿车“时,谁也不会漠视它的进步而无动于衷。
从这样的角度看“新中华”的上市不仅让人感动,而且带来了希望。
搭载“宝马”,“中华”变脸。这一实践似乎在证明,华晨在向中国造车运动提供一种新蓝本的同时,正从理念的高端开始转向务实,在用技术支撑品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对华晨的发展是个不小转折,对中国汽车界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幸事?(撰文/颜光明)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