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降低采购成本的中外分歧 大众汽车两条配套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6日 09:01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杨仕省 上海报道

  据上海当地媒体1月9日报道,德国大众汽车计划削减一半从欧洲运往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以便抵消欧元兑人民币升值而产生的成本。大众公司财务总监汉斯.迪特.珀奇表示,公司希望在4至5年内,将出口至中国工厂的零部件比例降至20%。公司估计,欧元升值导致的成本达数亿欧元。

  当记者就此消息致电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公关部杨女士证实了这一说法,并告诉记者:“这一策略的调整对中国零部件企业是件好事。”但是大众真的希望强化零部件的本土采购吗?

  降低采购成本的中外分歧

  虽然大众2002年全球销量下降了2%,但中国业务却以42.8%获最高增速。“一般地,汽车产业附加值的70%是零部件创造的,成本控制被确定为未来5年德国大众汽车在中国的首要工作”,上海汽车协会钱铭根称,其目的在于力争维持“向中国销售进口零部件的利润要占大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全年利润30%以上的话语权”。在未来几年里的具体计划中明确规定为产能将达70万辆,一汽大众30万辆,上海大众40万辆,但与欧美市场相比,大众汽车认为零部件采购成本却要高出40%-50%。

  毋庸置疑的是,零部件采购问题则是合资企业中外双方交锋的一个重点。例如,大众就曾以成本过高为由,试图让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缩减本地化零部件采购的数量,而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的中方人士对此坚决反对。

  德国大众整合在中国的合资企业零部件采购体系的计划早就有之。

  高盛的一份报告认为,零部件采购成本已占到大众两个中国合资公司60%-80%的份额,在产品战略就绪之后,成本控制战略必将是它的重头戏。去年初由中国一汽、上汽和大众三方共同投资的一个合资变速厢厂的开业,就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大众在中国整合供应商结构的开始。在与一汽大众、上海大众的合作上,德国大众认为双方合作潜力很大——在共同供货体系?联合采购?上大部分采购内容相同,这样采购价格可以马上降下来。

  “目前,一汽和上汽的合作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做成的,可以在双方认可的领域首先开展合作,这是一种整合。”钱铭根这样说。

  按照大众汽车集团亚太区副总裁雅各比的计算,现在两个合资企业在国内采购的零部件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约30%,因此计划使两个合资企业进入集团的零部件全球采购系统。但是,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大众汽车的南北两个合资企业各自有自己独立的一套零部件采购体系,而德国大众自己又有一套部分外购零件的供应体系。“本应由一个人完成的工作却分给三个人干,不仅达不到规模效应,反而要支付额外的人员和交易成本。这是我们在本地采购零部件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大众方面的话其实也不无道理。

  “每年向中国销售进口零部件的利润能占到大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全年利润的30%以上。大众从外购零部件上得到的利益是它极力主张全球采购的根本原因”,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供应部负责人表示。上海大众这位人士还分析说,“谁来配套应该是没框框的,选择的标准和程序应该是相同的,合格的产品不论国内国外应一律对待,而目前的情况不是这样的。”

  “目前,我们在零部件采购上的成本的确过高,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坚持要走国产化的道路。”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焕明曾公开表示,即使仅从汇率因素来看,国产化也是目前降低成本的最佳选择。事实上,今年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已经上升到1∶10.55左右,而去年是1∶9.6左右。“全球采购能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在汇率如此高的情况下,我不认同这种观点。中国毕竟人力成本很低,缺的是技术,如果外方同意将零部件技术转移到中国,那么中国的零部件工业一定能行。”秦说。

  大众认为,他们实际上已经帮助中国建立了现代化的汽车零部件工业体系。

  本土配套商的致命之短

  中国的零部件企业的集中度不够是令本土采购方案难有说服力的致命原因。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基本现状是德国体系、美国体系、日本体系、法国体系与中国一汽体系、东风体系、上汽体系等多系列并存的格局,这使得我国零部件企业的缺乏应有的集中度,缺乏竞争力。”钱铭根说,“尽管很多零部件企业大多集中在华东、浙江、武汉与东北一带,在汽车零配件的配套集群环境上已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但离形成产业集群优势的路还很远”。

  在模块化供货成为国际趋势的情况下,以最少资金采购质量最好、技术最先进、交货期最短、服务最好的零部件是全球化采购所遵循的最佳采购原则,也将成为国内整车企业采购零部件的新规则。但现实的情况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有1400多家, 1/3的零部件供应商占有2/3的零部件市场,并且市场大都被跨国零部件企业及他们的合资公司所占据,中国零部件企业缺乏集中度可见一斑。

  世上之事无绝对,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的合作过程也必然是一个由冲突逐渐转向融合的过程。据上汽集团新闻发言人薛浩介绍,经过多轮谈判,中方同意筹集资金,专门用于引进汽车零部件的设备及技术,而德方将其在本国配套厂的生产制造技术嫁接到中国汽车零部件厂。这样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实施技术改造,上海的零部件工业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部分企业的装备和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同类水平,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编辑:李颜伟)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