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5到20年后中国能成为世界头号汽车消费大国吗?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3日 09:15  经济日报

  有关人士预测,今后10至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和生产国,这就意味着,届时中国的汽车年销量和产量将分别超过1700万辆和1300万辆———

  2002年,一位知名外国人士称,中国在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内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此后又有媒体刊文表示:今后10至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亿辆;今后10至15年,中国将成为最大的汽车生产国。而目前的世界头号消费和生产大国美国的年销售规模为1700万辆,年产量约为1300万辆。

  头号消费大国恐难实现

  基于对国际汽车产业长期研究的经验上判断,笔者赞同如下观点:即:中国是世界上消费潜力最大的汽车市场,伴随着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汽车产业也一定能够长期(例如15—20年等)保持高速增长局面;中国也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但同时,笔者也认为: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之时,中国的汽车普及率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距虽然可以大为缩短,但仍难以达到世界平均水准;在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内,中国也不大可能取代美国而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有关人士预测中国在2020年前后就将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主要是由比照类推法而引伸出的结论,即比照全世界平均的汽车普及程度来推断中国可能拥有的汽车数量,并以当前的高速度发展状况为出发点。

  但实际上,中国的情况太特殊了,中国有13亿人口,10—15年后还有可能增至15亿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国情,也是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最大不同之处,同时,国土并不辽阔,资源也相对贫乏,以致于在许多事项上无法与世界平均状况相比。笔者注意到,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或学者在论及中国自然概况和评价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名次排列时,若按总量排序,我国往往名列前茅。一旦论及到人均值,中国的名次就大大退移,许多项目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远。例如,按照2002年的统计数,中国的GDP总量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值仅列世界第140位,既使按照发展规划到2020年该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但人均值也只居世界中下水平。再比如,“中国地大物博”,但实际上,我国土地、水、石油等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均远远低于世界水平。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石油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水资源人均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等等。

  列举这些事实,只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就是中国在某些方面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准,那将是一个极高的目标,若表现在总量上,则可能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客观上也办不到。由此观之,既然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主要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并不是以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为尺度,那么基本上可以断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客观条件和经济水平的汽车普及率也不会达到世界平均水准。

  因此,以比照类推法预言中国在20年内就会变为世界头号汽车大市场,仅仅是从逻辑推断上得出的结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正视制约因素的角色

  发展汽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提高效率,但如果与社会各方面协调不好,则将事与愿违。汽车与许多日用商品最主要的不同,是其社会关联度特别高,因此拥有和使用汽车,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要有较完备的基础设施、能源,使用过程中会排放有害气体和物质,造成环境污染等。

  首先看能源。2002年,全国民用汽车总保有量约为2000万辆,此数值在世界上并不算大,然而,其面临的能源供应形势已相当严峻。若该值在2015年前后达到1亿辆,则消耗的石油占全国石油总消耗量的比重至少将突破50%(目前该比例约是33%)。当今,石油已演变为国际间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斗争的焦点之一,亦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物质,若处理不好,则可能危及国家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汽车进入家庭进程的加快,能源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虽说可以采用节能技术降低油耗以及应用代用燃料(直至新型能源),但近期和中期内还难以有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再看基础设施。就现在的情况看,我国城镇的道路、停车场(位)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严重滞后,人们的观念也不适应突如其来的汽车化形势。根据发达国家汽车普及应用的经历,汽车化会导致社会结构的变更,但我国现今的城镇结构从整体上看,基本上还停留在非汽车化阶段的模式。其结果是,虽然投入使用的汽车数量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并不多,但已使许多大中城市交通拥挤不堪。

  还有环保问题。在当前一些大中城镇的环境污染中,汽车排放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据2002年统计,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1%,62%以上的城市二氧化硫浓度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今后投入使用的汽车数量若急剧增加,则这一局面将日显危重。

  上述三个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国家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程度。至于无私车者抱怨的社会不公平现象,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肃的社会问题。这同时表明,中国不能沿着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汽车化发展的老路走下去。综合考虑,则其终将对我国某一历史阶段汽车化的过快发展起平缓、“削峰”作用,使之以稳态前行,这是不以人们的愿望为转移的。      文/程振彪

(编辑:李良)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