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集伟:作品质量还需要从四方面加以提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2日 20:32  新浪汽车

  2月12日下午,POLO杯公益车贴设计活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文化、工艺美术方面的专家学者、汽车行业记者以及POLO车主代表共聚一堂,就车贴这一独特、个性化的文化现象进行了讨论。以下是语言文化学者黄集伟发言实录:

  首先我觉得新浪汽车和上海大众组织这个活动,创意特别好,我个人对流行语词或者新出现的名词比较敏感,比较关注。我第一次注意车贴的出现是1998年,我在一个小的奥拓后面看到一行字叫“长大了就是卡迪拉克”。我后来接到这个会议的邀请的时候也做了一个准备,我想了想这个车的活动,其实是在中国人文化性质的短处上做文章,其实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是比较内向的,同时也不太张扬自我。一方面我觉得这个创意非常好,另一方面,我觉得这个事情做起来好象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我看了一下参赛的作品,网上我也看到一些,我的感觉是比我想象的要差,有四点。

  第一,现在参赛的这些作品,内容还是比较单一,我是从文字的角度来说的,比如说“不要靠我太近”,很多类似这样的提示,我也收到过一些车贴,内容都是重复的。就是说从文化上比较单一,重复的比较多。

  第二,车贴这个东西,我们定义它的时候,它是一个低值易耗品,就是说它应该随着个人的心情,或者某一时段的兴奋点随时换。现在大赛采取了一种定制的方法,我觉得这和张扬个性、表达自我就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如果这个东西让我用手写出来,我可以随时换,但是做成印刷品的话,就需要买了。

  第三,有了互联网以后,张扬自我和表现自我已经成为现代年轻人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在短信文化非常发达的时候,短信的快速流行原因比较多,最重要的原因是非常方便,无论是转发还是自己制作都非常方便。所以,我觉得车贴可能面临这么一个问题,车贴如果定制的话,颜色或者图形会非常优美,但是它的传播不是很方便,不像发短信那样。

  所以,我觉得车贴公益大赛应该是个长期搞下去的事儿。以后搞这样的活动我可以提几个建议,第一,需要持续做,我们现在的活动可能是三个月,我觉得这个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它和低值易耗品不吻合。2002年的时候,我曾经有一次打车,堵车了以后,我看到前面有一辆面包车,后面贴了一个车贴,那个车贴不是个人车贴,是一个宝洁公司的车贴,广告口号非常好,说“让我们挣点干净钱”。所以,我觉得从文字角度,内容应该更丰富,现在我看到新浪网上的文案都比较单一。

  第四,遵照娱乐大于一切的原则,我觉得车贴这个东西也需要有好多外援,外援和明星都可以作为考虑的方向,明星我建议最好不要用娱乐明星或者现在已经被各行各业纷纷争抢的明星。其实美术界、平面设计都有很多明星,我觉得这个可以做。另外一个,在中国美术历史上好多资源都可以提供给美术创意设计的灵感和资料库。

(编辑:苏雨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