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颐武:通过车贴文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2日 20:28  新浪汽车

  2月12日下午,POLO杯公益车贴设计活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文化、工艺美术方面的专家学者、汽车行业记者以及POLO车主代表共聚一堂,就车贴这一独特、个性化的文化现象进行了讨论。以下是北京大学教授、文化学者张颐武发言实录:

  我看到这些车贴非常有意思,中国的汽车文化其实是个意外的文化,过去20年前中国人开始有发展经济、改善经济的梦想的时候,首先是“居者有其屋”,所以很多电影里表现的住房是很重要的。那时候大家没有想到汽车是自己可以消费的东西,不是日常生活的文化,所以那时候讲到美国是一个汽车的国家,大家都觉得非常难以理解,在中国的情况下没有这个梦想,就是说汽车不是大家梦想的东西,在梦想里也没有。中国20年前,很多电影里讲的都是要有住房,几家人挤在一起,从来没有人想过要汽车。中国第一波的革命是“居者有其屋”,这个在近10年来有了非常大的体现。但是,现在大家有了新的梦想,就是“行者有其车”,第一波“居者有其屋”的革命得到了满足。第二波浪潮来临的时候可能大家准备不足,缺乏想象力,对于住房我们盼得太久了,所以装修文化发展得很迅速。但是,汽车的文化我们没有准备,经济学上有说法叫做福特主义,就是零配件怎么样装配,流水线怎么做出来的,汽车工业的意义非常大。这种批量生产的东西,怎么样变成真正属于我个人的东西,怎么样变成一个有人性的东西,变成我自己的东西,这是第二波的革命,日常生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行者有其车”,不光是代步,而且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我发现最近爱车文化发展已经非常壮大了,实际上是把汽车认为是住房的延伸、身体的延伸,有这些感情在里面,才会出现这种东西。所以,这次车贴大赛就是第二波革命要求汽车是要有人性的,它跟我们的生活、跟我们的皮肤是一样的,这些在车贴里面我觉得都反映出来了。

  中国的车贴文化基本上是从外边引进过来的,每天我发现“熊出没注意”有很多,当然这是非常好的想象,就是幻想自己在一个非常自由的地方行使,这个时候可能有熊出来,这说明大家对汽车的文化已经有很大的渴望,就是把车作为自己生命的延伸。但是这个感觉还差捅破一层纸,就是我们要真正把汽车的文化的问题解决。汽车与住房相比还有个很糟糕的问题,就是和别人相遇的时候,大家脾气都很大,如果两个人一旦碰到一起的话,斗争性很强,大家的“战斗力”都很强,火气都很大,而且很有耐心,我想如果我碰到这样的问题的话会马上走,但是大家很有耐心,甚至发生追打。所以,我觉得汽车的礼仪、汽车的文化、汽车文明的建立是第二波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其他的问题根本谈不上。

  现在好多年轻人买车,汽车的杂志开始变成一种主流的文化杂志,特别爱看、迷恋这个东西,但是迷恋这个东西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文化氛围的话,这种文化是不可能创造出来的。所以,车贴大赛已经破关而出,在北京、广州这样的城市里,汽车的文化已经变成一种普及的、大众的、日常经验的文化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捅破这层纸,就是搞出一个有真正文化内涵的东西。车贴有几个好处,一个是车贴的文化是一个个性的文化,汽车是一个批量生产的东西,你怎么样把它变成属于我个人的标志,是张三、李四、王五不可替代的东西,那就通过你选择的东西,虽然现在车型多了,但还是有限的,汽车工业是所谓工业化时代最好的象征,现在进入后工业时代,进入个性灵活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候,汽车的文化可以让我们有一个充分个性张扬的机会,就是车贴的文化。车贴文化就是把自己的生命放在里面,把自己的表达放在里面。

  第二个方面,车贴的文化是非常迅速、非常小的、非常明确的,就是给你一个视觉、直观的刺激,就是大家在街上走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车贴,这个车贴是直观的刺激,接着是心理的刺激。比如说“熊出没”,我想我们难道是熊呢?他是不是对北京道路的状况不满?但是,也有讽刺,说熊出没,就是我们这些快速移动的车是不是都是熊呢?这个东西给你一个飞跃,给你一个意向就完了,这个很像短信式的刺激。所以,新浪等门户网站靠着短信复活,变成非常有希望的企业。现在车贴文化可以提供不同的选择,它像短信一样,是把当代人压缩的文化,把你内心中所想所思非常多的东西,把复杂化为简单的东西,就是你再有复杂的感情、再有高妙的东西,你必须把它压缩起来,要刺激你的神经,点到最狠的地方,就像针灸一下,一针下去,针针见血。

  汽车文化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有了这个文化以后,大家都知道,最近理论界在讨论中国的所谓和平崛起,就是中国制造变成世界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变成了全球生产供应链非常关键的部分,全球化最关键的国家之一,就是太平洋那边的美国是决定世界高端的事情,中国给世界上提供源源不断的产品,就是干活的,车贴的文化就说明干活的人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说明中国人现在有一点余钱,花得起钱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买汽车是一个主要的消费。买车的过程中,把文化给他,不光是给他一辆车,要给他一套车的文化,这个汽车企业有责任,汽车企业不仅仅要创造利润,还要有公益事业的责任,就是创造一套中国的、本土的汽车文化。当然,车贴还不够,车贴只是一个起步,就像政府救助民工,能够给民工工资一样。汽车企业怎么样呢?就是创造一套中国本地的汽车文化,给中国的消费者,给辛辛苦苦20年来打拼最后创造中国崛起的中国人,给他一个有中国文化的汽车文化。

  我觉得汽车企业在宣传、发展上应该强调这方面,就是强调汽车文化。大家都谈全球化,但是全球化(globlization)还有一个概念,就是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我觉得汽车文化必须要有全球本土化,你这个企业不适合大家的状况是不行的,卖车要适应本地化。其实创造汽车文化也需要本地化,一方面需要本地所有开车的人参与,变成一个开车的社区,我看新浪网有很多开富康的人,都在讨论,有骂的,有说好的,这种讨论实际上是创造汽车文化的温床。现在从车贴开始,我们慢慢建立中国行车人所共同参与的文化,这个文化应该是大企业追大企业,应该是作为一个推手推动它发展。这跟美国的汽车文化是不一样的,美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依赖汽车是开拓的精神,中国的汽车文化有它自己独特的内涵,这个内涵现在在发展中间。我觉得中国怎么发展幽默的、快速反映的文化,现在北京交通台就创造这样的文化,讲点笑话,它是一种在城市道路里、在非常压抑的环境里怎么样保持平和的心境、开朗的面对世界的态度。这个东西中国传统上都有,像阿凡提。这个传统在车贴里现在有很幽默的表现,比如说“别碰我,我怕羞”。

  所以,我想从这个点出发,我们把这个点真正建立起来,对于整个中国文化的未来、中国社会的未来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中国的汽车社会不是一个霸道的社会,不是大家互相吵架,男的追女的跑的社会,我觉得应该有一个非常和谐、宽容的汽车文化,天人合一、合而不同的文化,你开奔驰也不能压迫开长安奥拓的人,就是大家有非常温和的,带有汽车幽默的文化。这个东西怎么开始?就是从车贴开始,车贴可以在一秒钟进入你的视野,让你得到宽容的环境和意识。现在很多国家都有汽车文化,但是没有发展出非常有意思的汽车文化,干脆日本人就选择放弃,把汽车作为度假用的,干脆用地铁这样的城市交通。那么中国的汽车文化怎么用起来,车贴是非常好的方式。所以,用车贴文化怎么推动我们汽车工业的发展是我们希望。

(编辑:苏雨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