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走近车轮上的台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 09:51  解放日报

  年前,踏上宝岛台湾,走过一座座汽车营寨,谛听来自流水线上的一声声律动,不禁为岛上汽车人焕发的蓬勃热力而深深感奋。

  更令人感奋的是,台湾“汽车工业之父”和台湾汽车“皇后”,原来竟都是当年从黄浦江畔走来的上海人。

  上海,是否正是台湾汽车业的源头?

  踏上祖国宝岛台湾,正是年前的隆冬季节。虽然没有大陆北方的天寒地冻,但这里寒风、冷意一样嗖嗖地袭来,尽管如此,心里却总是溢着丝丝暖意———无论在台北、在桃园,还是在苗栗,我们一行大陆汽车记者走过一座座汽车营寨,谛听来自生产流水线上的一声声律动,不禁都为岛上汽车人焕发的蓬勃热力而深深感奋。

  哦,宝岛台湾,原来也有一个汽车工业的家园。

  与大陆多数省份相比,台湾显得很小,只有3.6万平方公里面积、2300万人口。然而,这片“弹丸之地”竟然密布着10家汽车制造厂,每年能产33万多辆汽车,各式车型达70余种;作为中国版图上的一个省区,汽车产销量已超过印尼一个国家。台湾也早已进入汽车社会,据台湾区车辆工业同业公会提供的2002年统计表显示,全省汽车保有量已达到5923200辆,平均每3.97人便拥有一辆车,所以,在台北这样的汽车集中保有区,也不免出现汽车长龙一般滞留、拥堵的现象。

  由于两岸人为造成的阻隔,以往很难使我们相信,台湾还会有如许繁盛的汽车工业之园。往纵深追溯恍然所知,其实,台湾造汽车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漫漫长路。

  回路走去,更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台湾“汽车工业之父”和台湾汽车“皇后”,原来竟都是当年从黄浦江畔、十里洋场走来的上海人。

  为台湾装上车轮

  台湾之行,我们的大半行程都消融在汽车厂区、商埠的丛林里———到过苗栗三义乡的裕隆汽车公司和裕隆日产公司,深入考察过桃园杨梅镇上的中华汽车公司和同在桃园的大溪镇协欣金属工业公司、大园镇华擎机械工业公司,长途跋涉来到台中市探访了文心路上的顺益汽车股份公司……一路风尘仆仆,感觉已走了很远很远,然而回首一瞥,原来还没有走出裕隆集团的地界。

  好大一个裕隆!一路走去,渐渐看清了裕隆集团的全貌:一个以汽车为龙头的工业巨头,旗下裕隆、中华两大整车制造企业领军台湾汽车业,年产销汽车共达15万辆左右,将偌大一个台湾汽车市场占去了“半壁江山”;同时也有协欣、华擎、顺益等十几家零部件厂和销售公司共聚一个屋檐下,组成台湾汽车界的“第一大家庭”。走近裕隆,也许正是深入台湾汽车业堂奥的一个捷径。

  在我们到达台湾前不多几天,正逢裕隆、中华的生日喜庆:一个做50大寿,一个过30岁生日。据说,那天台湾的各界名流都纷然而至,额手称庆,喜闹非凡。因为这不是一次寻常的企业喜庆活动———五十而知天命的裕隆汽车不仅是台湾第一家汽车制造厂,她走过的历程,也正是一部台湾汽车工业史的缩影。而正是此刻,人们饮水思源,都不由深深缅怀起一个可敬的先驱者———堪称“台湾汽车工业之父”的严庆龄。

  裕隆、中华两大车厂,都是严庆龄呕心沥血一手创建的车业力作。裕隆人告诉记者,50多年前,台湾百业凋敝,满目荒芜,那时“根本就没有任何工业基础可言,是一片不折不扣的工业沙漠”。可严先生遍访欧美各国后认定一个理:民族经济的发展要靠汽车工业给予支撑,中国人一定要发展汽车工业。1953年他选定台北新店大坪村一片荒凉田野,利用大陆撤到台湾的机器、备件,建起裕隆机械工厂,在一个农业为主的经济体系中开始从零起步,为资本、技术密集的汽车工业拓荒。困难,为常人所无法想象,但严庆龄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步履蹒跚地走出了第一步:1955年,造出第一台汽车发动机;1956年,自制成功第一辆吉普车,揭开了台湾汽车工业的序幕;1960年,与日本日产公司合作,造出第一辆小型轿车———青鸟,又开台湾生产小轿车之先河。

  裕隆建厂后,曾经走过连续9年亏损的艰难之路,危机重重,但严先生依然力挽狂澜,知难而进,终于为裕隆汽车迎来了一片艳阳天。1969年严庆龄又创立中华汽车公司,4年后与三菱合作批量生产复兴大卡车和得利卡商务车,大获成功。这两家车厂正是严先生树起的两座丰碑,可惜,这位“给台湾装上轮子”、一生献给汽车业的车业舵手,由于积劳成疾,早在1981年就已离开了人世。

  对于严先生,由于同是上海人,记者便比同行者更多关切他一路走来的踪迹。据他的后人介绍,严庆龄之父严裕棠为上海大隆机器厂的创始人,世称上海“棉铁之父”。1909年严庆龄出生上海,中学毕业后考入同济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后来他又负笈德国,在柏林大学深造4年后被授予国授工程师学位(相当于硕士)。归国以后严先生就在大隆机器厂担任工程师,自行设计制造纺织机器,1938年又在上海租界创办泰利机器制造厂,一门心思想实现他的“工业救国”理想。据史料记载,当时他曾雄心勃勃地勾画过一幅利用泰利制造的纱锭、到全国各省普及纺织厂的蓝图。可惜生不逢时,国内动荡不定的政局搅碎了他的美梦,于是便远走台湾去另谋生路。就在刚到台湾的几年,他游走欧美各国扩大了视野,开始执着地将他的如炬目光投向汽车工业。

  那天,站在中华汽车厂区严先生的铜像前,记者不禁浮想联翩:台湾汽车业与上海真是有缘;浦江之水哺育的上海人开创了台湾汽车工业,那么姑妄言之,上海,不正是台湾汽车业的源头吗?

  开启两岸汽车发展引擎

  其实,台湾汽车工业能有今天,还得益于另一位上海人———严庆龄的夫人吴舜文女士。今年91岁的吴舜文,至今仍担任裕隆集团总裁一职,在裕隆、中华的庆典会上依然声音宏亮地高呼着“冲!冲!冲!”,要引领裕隆和中华人再创辉煌,颇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风范。

  在台湾的几天,无论在裕隆,在中华,都听到人们总在谈论着这位当家人———她的现在时和过去时。吴舜文出生在常州一个纺织世家,成长于“东方巴黎”上海,其父吴镜渊为中华书局创办人和纺织界前辈。15岁时吴舜文进入上海中西女中就读,与严庆龄结婚4年后又跨入圣约翰大学继续深造,37岁那年她越发求知心切,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由此开启了她对现代化国家的新视野。

  从上海走向台湾,吴舜文起初还只是“客串”汽车业,丈夫逝世,她便义不容辞担纲起整个裕隆集团的领军重任,一头埋进了她的汽车大业中。于是,她开始与丈夫一样执着于“替中国汽车装上轮子”。至今,她的部下、员工都还常常历数她领航裕隆后的一个个招数:投资20亿元台币进行长达5年的研发,造出自行设计开发的飞羚轿车,并继而将新一代飞羚成功外销荷兰;审时度势与日产同步开发,推出“领导潮流、性能第一”的NEWSENTRA轿车,为裕隆汽车的发展起到“扭转乾坤”作用;斥资200亿元台币建立裕隆亚洲技术中心,开航进军国际舞台的破冰船,为台湾汽车产业技术研发揭开了崭新一页……然而在这累累业绩之中,最能显示她远见卓识的,还是她亲手草创的两岸攻略。

  在台湾采访,当地汽车界人士见到我们来自大陆,都不无羡慕地说:大陆有如此广阔的汽车市场,在大陆搞汽车的人真是幸运。他们都感叹台湾地方太小、市场有限,汽车业继续发展已十分困难。走访台湾区车辆工业同业公会时,他们几位负责人也一致认为,发展台湾汽车业别无他途,只有到大陆去发展才有希望。两岸携手共图汽车大业,如今已成为台湾汽车界的共识,而吴舜文早在几年前就已认清这一大势,率领旗下中华汽车领先一步,去海峡彼岸福建抢夺先机。1995年6月,她专程到北京拜会国家主席江泽民,表达中华汽车投资福建的意愿,得到了江泽民主席的肯定和支持。1995年11月,在福州青口镇林则徐的故乡,中华与福汽合资建立的东南汽车公司正式揭牌,由此写下了两岸中国人联手发展汽车业的崭新篇章,也为台湾汽车工业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东南汽车异军突起,以6年时间走完了台湾半个世纪走过的路,迄今已以年产销8万多辆的业绩昂立于中国汽车产业之林。

  继中华汽车实施福建攻势后,2000年裕隆汽车也急起直追,与东风汽车合资创办风神公司,在大陆同样撑起了一方天地。吴舜文开创的大陆事业,如今又由她的儿子严凯泰接过接力棒。就在裕隆、中华的生日庆典上,作为裕隆集团执行长的严凯泰向来宾们勾勒布局两岸合作的远景,放言到2006年,裕隆集团将达到两岸年产销汽车100万辆的规模,到2010年,打造150万辆以上规模的大汽车制造厂,成为中国人横跨两岸最大的汽车集团。严凯泰并非口出狂言,因为大陆蓬勃发展的经济和广阔的汽车市场,将是他和裕隆集团的最坚强后盾,他完全可以相信,这一宏伟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而作为来自上海的记者,我更欣慰地看到,在台湾汽车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又将是上海人的后代。这种欣慰不是出于狭隘的地域观念,而是源自一种深长的同胞之情。在此,衷心祝愿他能够成功!

  本报记者徐茂昌

(编辑:李颜伟)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友新闻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