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具有敏锐洞察力和较强思辩力的汽车企业老总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坦言:我对汽车市场上在较短时间内反复出现持币待购现象百思不得其解,我请大家帮我释疑解难。
这位老总的苦衷在汽车企业中具有普遍性。时隔不久,一家权威媒体却断然否定在中国存在持币待购现象,理由是汽车销售相对一些行业具有较高的增长率。而消费者对企业的难处、忧虑、不解和媒体的评论似乎并不热心,我行我素,该买就买,不该买就不买。众多 的汽车市场研究机构对此也似乎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既没有提出具有超前性的预报,又没有事后的详尽分析。
企业的困惑,媒体的武断,消费者的我行我素,研究机构的忽视,如若单个地加以分析,他们的观点和做法似乎都可以成立,困惑有困惑的理由,武断有武断的依据,我行我素有我行我素的道理,不予重视有不予重视的原因。可是,如若整体地加以分析,我们就会产生许多疑问。关于有无持币待购现象为什么会有截然相反的两种判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由谁来影响的?一种现象反复出现是正常还是不正常?研究机构为什么不重视这一现象?回答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化,更不能情绪化,而应当进行系统分析和理性判断。
首先,我们必须廓清对持币待购现象的认识。企业对市场上出现的短周期滞销感觉是敏感的,受到的触动也是直接的。从近几年汽车市场的运行轨迹看,间隔一段时间就明显出现市场偏冷,销售下降,消费者捂着钱袋不出手的局面,虽然这种局面持续的时间不长,但是由于反复出现,对汽车销售市场的负面影响却很大。对此,企业必然会作出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判断。那家权威媒体依据去年汽车销售的数据,否认存在持币待购问题显然有失偏颇。准确详实的数据固然是下结论作判断的重要依据,但是,如果只重数据不看其他也会出现失误。
我认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存在短周期持币待购现象。
持币待购是指购买者在一个时段里,由于对有关信息掌握得不完全,消费预期由热变冷,推迟即期消费,并对自己的消费决策重新评估,使本应实现的消费变成潜在的消费。而短周期持币待购则在时段上表现得更为突出。理由如下:
(1)一般情况下,消费预期的冷热主要是由宏观经济状况决定的。中国经济在全球一枝独秀,居民的收入呈稳步上升之势,按照各方面的调查、分析、预测,中国的汽车消费应当热起来,可市场的表现却未能尽如人意。有人对目前的状况表示满意是一种盲目,去年的汽车销售的绝对量和增长率虽然都比一些行业高,但是不值得骄傲,本应取得更高的增长却未能如愿,还能乐起来吗?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确实存在持币待购问题。
(2)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运行特点是:间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销售不旺,甚至出现滞销,而且出现的频率高,反复性强,并且具有一定的反弹性,汽车市场在较短时间内经常出现较大的起伏。
(3)我曾经对周围的10位朋友或同事做过一次随机抽样调查,发现有五到八成的人推迟了购买汽车的计划,理由尽管不同,各自的情况千差万别,但是对中国汽车价格的不确定性表现出的忧虑和不信任是共同的。
(4)私人汽车消费的价格弹性大。有一段时间我认为,中国的汽车价格弹性不大,显然这种结论不完全正确。事实上,中国的汽车价格弹性不大主要表现在集团购买上,特别是表现在国有机构的消费上,一般情况下,他们不关心价格的高低,只要满足他们的需要就行。可是,私人购买汽车时,对价格的关注是非同寻常的,他们斤斤计较,反复比较,精打细算。他们关注着汽车价格的变动,而且心理上偏好于大幅度降价,在这种情况下,私人汽车消费不持币待购才怪呢?
其次,我们必须科学分析短周期持币待购形成的原因。短周期持币待购的主体是消费者,可是,在形成这一态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却不是消费者,而是汽车厂商、政府和旧的消费观念。
(1)短周期持币待购是消费者与汽车厂商搏弈的结果。消费者推迟购买行为,一不是不需要,二不是无购买能力,而是受到外力的影响,暂时中断了消费行为。消费者虽然是持币待购的主体,但不是始作俑者。表面上消费者是主动的,其实是被动的,本来想早一天享受汽车的消费者,选择暂时放弃是一种无奈。买卖双方是一种搏弈,一招一式,你来我往。我们的汽车厂商往往过高估计自身力量,总以为可以处在优势地位,轻视消费者的需求,以为消费者看不破你的招数,其实消费者是无招胜有招,不合算我就不买你的车。只此一招,不但可以把你打翻在地,并可至你于死地。
汽车厂商在与消费者的搏弈中,有以下错招:一是定价过高,没有体现物有所值。抛开国家的政策保护、汽车产品的单一和同国际汽车市场的隔离不讲,单从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看,汽车厂商的价格垄断地位已经丧失,可是,一些汽车厂商不但无视马上同国际接轨的现实,而且对国内市场的根本变化 熟视无睹,追求超高额利润的冲动还没 消除,甚至存在侥幸和投机心理。对这些,消费者怎么会看不透呢?二是价格不稳,降价方式花样翻新,使消费者预期偏好于降价。每一次降价只能换来很短时间的旺销,用转瞬即逝来形容有些过,但说其事与愿违倒恰如其分。
(2)短周期持币待购是消费者与政府搏弈的产物。漫长的加入世贸组织之路,不断传出的有关汽车方面的信息,都在反复强化着一个预期,一旦入世汽车要大幅度降价。事实也是这样,一辆同样的汽车入世后可以数十万的往下降,消费者持币等待既合情又合理。入世后,汽车的关税下调的时间表已公布于众,消费者对降价的预期更加强烈,短周期持币待购将会在今后若干年内存在下去。近几年来,政府一直在说要实行燃油税和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想以此从根本上清除那些苛捐杂税,促进汽车的消费。可是,时至今日,只听雷声阵阵,不见甘露普降。精打细算的消费者怎能置若罔闻?他们渴盼拥有一辆汽车,但也渴盼有一个宽松的汽车使用环境。
(3)传统的消费观念和习惯的影响。口袋不鼓,家无存钱或存钱不多不能买车;左邻右舍没买车,先买怕露富;上下班不远,城市不大,不用买车;房子不大,不能买车,等等。综上所述,形成短周期持币待购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消除和预防就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要系统治理,出组合拳。汽车厂商理所应当打头阵。消费者持币待购,最着急的是汽车厂商,损失最大的也是汽车厂商,而造成持币待购的主要责任也是汽车厂商。所以,汽车厂商当先锋是义不容辞的。当先锋就要做出牺牲,把过高的价格降下来,诚实地告诉消费者自己的产品的价格性能比,真正做到物有所值。同时,要按市场规则来确定价格策略,在供给与需求之间找到交汇点,合理定价,稳健调价,给消费者价格走势是平稳的信号,千万再不能有押宝和投机心理。
我们现在都在强调诚信,也都在努力争取做到诚信,我认为汽车厂商有无诚信最主要表现在价格上。汽车厂商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无可厚非,关键是要让消费者接受。服务的价值要体现在价格上,有的汽车厂商的车本来卖的价格已达到当今中国之最,对消费者的服务承诺也是顶级的,品牌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可是当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和服务提出质疑时,就没有了顶级和一流的风度,高昂的价格下看不出服务的价值,更不要说顶级了。这样做消费者怎么会相信你?你的信誉怎么会高?
汽车厂商在冲锋时,政府不能做旁观者,动作不能太慢,该出手时就出手,研究、讨论多年的燃油税和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要早日出台,不能再拖下去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媒体的作用愈显重要,同样,在解决消费者持币待购问题时,更要出力,对汽车的价格的报道要理性,而不要情绪化。
消费观念的转变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要有一个过程,但是,不能消极等待,要用先进的汽车文化引导人们。没有汽车文化不可能在中国形成大的汽车市场,只有购买力而没有文化力是远远不够的。在发达国家里没有汽车,生活就缺少了重要内容,汽车既是生活必需品,又是一种体验人生的文化。由于这样,没有钱或钱不多的,都要想办法筹钱来买汽车,当然,这些国家的汽车价格合理,收入高是基础。可是,我们国家有的地区的收入水平,已经具有了大面积消费汽车的能力却一直未能形成汽车消费热,其主要原因是在中国没有汽车文化。文化不仅是精神追求,而且是物质消费的底蕴。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