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国终于结束了长达15年复关与入世谈判的漫漫征程。入世带给我们欢笑,带给企业机遇,也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伴随这一喜讯而来的还有中国汽车市场严重的持币待购。今年原本不错的汽车市场在旺季却进入了“严冬”,而且波及央很广。有人埋怨是消费者对入世后车价下调的过高期盼造成的,甚至有人把这归结为消费心理的不成熟,也有人归咎于媒体对降价的“炒作”。于是媒体争相解说“入世后降价速度不会太快”、“降价幅度不会太大”等待,劝说消费者该买车的买车,等也没用……
汽车市场为什么会在旺销季季冷下来?无数次的降价为何激不起市场人气?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我们能简单地将其归咎于价格吗?目前,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总经理苏晕与本报记者进行了交流。经营汽车有形市场多年的他,对汽车市场太了解了,对目前的状况非常忧虑、担心,他认为:当前的持币待购现象决不是一个消费者对降价的过度期盼所能概括得了的,这与我国汽车市场长期处于混乱状态、人员素质低、信息失真、政策不稳定、透明度不高等有很大关系,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汽车市场不成熟、不规范酿出的苦果,他认为其最主要的根源在于我国汽车服务贸易领域与国外行进水平的差距。
长期以来,我们的汽车市场太不成熟,不稳定,不规范,不可预知的东西太多;刚刚买完车,车价降了;刚刚买了车,被限制了;刚刚买了车,就……在这个多事、多变之秋,消费者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苏晖认为,首先是政策的不稳定性,各种政策之间缺少连贯、一致性造成的。这里既包括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不稳定,也包括企业销售政策多变。不少企业常常运用价格手段,市场形势不好就降价,形势好了就涨价。多变的价格政策、销售政策扰乱了市场,也使消费者无所适从。
其次是各种政策、信息不透明,不光是价格信息,包括产品及质量方面的信息也都不透明。对消费者来说一切都那么神秘,企业什么都想捂着、盖着,产品有了问题就更是如此,惟恐消费者知道后影响销售。消费者没有起码的知情权,车价怎么定的、产品质量如何、性能怎样、各种税费怎么计算、保险哪些必须上、哪些又可选择等待,全听销售商怎么说怎么是,真实情况消费者根本无从知晓。
另外,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信息严重失真,也是造成市场混乱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想象,在信量失真的状态下,怎能有一个好的汽车市场、好的价格体系、好的购车环境。
汽车市场上各种信息满天飞,今天说某某车要降价,明天传什么什么税要调整,后天又说哪个费要加征或取消……不仅是小道消息满天飞,不少正规渠道的信息也缺乏真实、准确性,使消费者搞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也不知今天的政策明天会变成什么样。而来自各大企业的信息也缺少真实性、透明度,无论是价格信息,还是汽车产品的质量信息,昨天还信誓旦旦决不降价,明天车价就下调了几千元,这让消费者怎么相信?消费者不知从哪里能获得真实的信息。
面对这一系列的不真实,消费者自然失去了消费的热情与积极性。如今的中国消费者已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成熟。为了不上当至少是少上当,为了减少盲从,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在得不到准确信息的情况下,他只能等,只能持币观望。谁也不愿去当“冤大头”。
因此,要想启动消费,必须要给消费者真实的信息,信息要透明,要给消费者知情权。他只有在一切信息搞清弄懂后才会有所行动。
如今,我们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一切都须与国际接轨,按规则办事。在国外,各种制度都十分健全,有法可依,而我国在这方面目前还有不少的差距。比如在对产品出现的一些问题或缺陷方面,国外有召回制度,企业必须及时公布有关情况,及时召回,而我国目前召回还没有形成制度,不少企业还很怕召回。发现问题,不是及时召回,而是想方设法掩盖问题,花钱、找路子去摸平问题。这样做的结果最终是使自己失信于民。
在国外,信息是透明的,公开的,价格政策相对稳定,有调整也会及时公告,说明为什么调、什么时候调,都要给消费者一个交代。什么时候调价,决非一拍脑门想调就调了,而是有统一计划、通盘考虑的,同时还会考虑既有客户的利益。另外,车子有问题也会及时发布警告甚至召回公告,使消费者感到这个品牌企业可信度高,让人心里踏实、放心。
可以说,这都是我们的汽车服务理念、服务意识与国外的差距。这些差距不消除,当国外行进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进入我国,质量高、信用好、价格又低的产品进入我国市场时,当然会对中国汽车形成冲击,这是不可避免的。
苏晖认为,前一时期,媒体谈得较多的是营销模式问题,其实如今已不是讨论哪种模式好的问题了,无论哪种模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只要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能让消费者满意的都有存在的合理性。现在的着急是还中国汽车消费者一个真实、可信的市场,提高政策的稳定性、连续连贯性和信息的真实性,消费者要有知情权。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政府各部门协调一致,同时也要求汽车企业、销售商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与服务体系,建立完整稳定以人为本的销售政策。
因此,利用所剩不多的时间,抓紧提高我们服务贸易的水平与,尽快缩小差距实在是业界的当务之急。所谓冲击正在于有差距。其实这种冲击应该说也是一种促进和激励,促使你逼迫你必须把服务做上去,中国汽车才有希望,消费者也才能放心去消费。(本报记者黄晓天)
订汽车新闻短信把握汽车时代先机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