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驾车旅行是了解世界的最好途径。
有本美国人写的《世界通史》,在交待1500年的世界时,有一段话给了我极深的冲击:中国毫无理由地面对新世纪充满乐观。它说出了中国的封闭。600年过去了,现在的中国是开放的中国,但我们对世界又有多少第一手的了解资料呢?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旅行,把我看到的真实情况,告诉国内的读者。
我成长期间读了很多欧洲作家的作品,欧洲的很多东西吸引着我,比如我一直想亲眼看看屠格涅夫笔下的6月的俄罗斯平原,这次就能得尝所愿——到伏尔加河、顿河流域时,正好是俄历6月。
准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观念
96年秋天,我第一次开车旅行的经历,那种在广阔天地中由自己的意志掌握方向盘的自由令人愉悦和着迷,这种自由,同时带来的还有数不尽的风景和不经意的相逢。这些是我不断驾车旅行的原动力。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曾经有听众在一次电台直播的谈话节目中提出置疑,问我这样开车旅行对家庭和社会有什么重大贡献。类似这样的置疑,在我寻找赞助的过程中也经常遇到,它们使我无奈地认识到,我们文化和价值观中,缺乏对单纯性质探险活动的尊重(比如“闯关东”一词就含有某种轻视)。我并不是说欧亚远征具有多么大的探险成分,而且我也没有通常探险家们的征服意识,但我希望通过我的行动,赢得国人对类似行动的尊重。因为一个漠视探险和开拓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不过,也有很多让我感动的事情。
6月4日我从长春提车回京,新浪网就把我要远征的消息发到网上。2天以后我看到了网上的新闻,还有后面网友的跟贴。在点“发表评论”之前,我做好了思想准备,有人会说“吃饱了撑的”之类的话,但是没有,每个人都给我鼓励。
签证/保险
签证是最困难的一件事,因为途径的国家,都不是中国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要去,只有拿邀请办商务签证。而很多国家,要求你必须有健康保险。
我试过国内所有的寿险公司,一听说我是单独驾车,没人愿意承保。而国外的公司,因为我没有当地的居住身份,办起来很麻烦。于是我空手去德国使馆神情申根签证。算我运气好,遇到的签证官正好对这事非常钦佩,他不仅在我的签证神情上画了3个加急的大叹号,还推荐了一家旅游救援机构给我。
而车险就没这么容易了。根据保险法,国内的保险公司只能保国内部分,境外的没人能做。在香港,因为牵涉的国家太多、操作过于复杂,也没有公司能做。我只好走一个国家买一次了,幸好欧盟的汽车保险可以通用,一次能买十几个国家的。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