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会部分专家近日提出,经济型汽车热使许多在现行制度下没有取得轿车生产资格的企业都想搞家用车,从而凸现出行业规则的不适应和不完善。
专家认为,轿车不是集团消费产品,目前我国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汽车为私人购买,轿车则维持着1/3的私人购买量,市场扩大与价格体制保守的矛盾掩盖了汽车工业本身的低效益,带来了市场价格信号的扭曲和暴利的形成,即“干轿车赚大钱”,从而吸引各地一哄而上。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生产轿车的企业中,生产3升车的至少有4-5家,2升车的有8家,1.3-1.6升的有13家,1升车有9家。这些车型包括原来确定的“三大三小”轿车基地(长春、上海、广州3个大的轿车基地和天津、贵州、重庆3个小的轿车基地),也包括地方企业,这些车型形成的生产能力大概在200多万辆。
这些企业的发展初衷已经突破了原来对汽车行业进行的投资管理、生产管理和生产布局的模式,在“钓鱼”项目成为既成事实之后,都会以“资源不能浪费 ”为由,力求给项目一个合法的地位。政府部门应该主动想办法制定一些规则,解决生产资格管理混乱的问题,既放开竞争,又保护国内资源。对于轿车企业的审批,将来应分别类型,区别不同情况来对待。包括原有的国家批准的企业生产新车型、新的外资申请、计划外的企业进入到汽车领域等,由经济型轿车热引发的问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并通过改革行业审批制度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