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首 页 | 新闻 | 邮件 | 搜索 | 短信 | 聊天 | 导航

车行天下首页 > 汽车新闻 > 正文



买车
看车
二手车
维修保养
聊车侃车




汽车搜索
找需要的车、新闻、文章
关键词
热门搜索:
豪华轿车 普通轿车 跑车
越野车 厢式车 其它车型


在线工具

新车报价查询
汽车对比功能
购车费用计算
保险费用计算
虚拟贷款购车
汽车维权热线
完全车事问答
车事通讯大全




汽车论坛

汽车时代论坛
汽车群英会论坛



主编信箱



牛皮不是吹的--轿车热能炒出来吗?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3月29日 11:20 南方网

  孩提时代的一个顺口溜,至今清楚地记得: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现在,借用这层意思说:轿车热不是炒出来的———倒是蛮贴切的。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点击上网……关于轿车的各种信息充斥其间,仿佛轿车消费的热潮已经涌来。难道“轿车热”真的来到,我们已经或者就要进入轿车时代了吗?

  当然,谁也没有资格剥夺中国老百姓享受现代文明、渴望买车用车的神圣权利,本人也日思夜想地做着轿车梦。但是,梦想毕竟与现实有着巨大的差距。看到下面热与冷的反差,相信读者都会认同———轿车热不是炒出来的!

  怪象之一媒体的浮躁

  要说当今时代最富想像力的职业,应该非形形色色的媒体莫属。信手拈来几个曾经轰动一时的所谓“汽车新闻”,特有说服力!

  去年年初,在某汽车公司向上级汇报时,提到正在开发一款经济型轿车。谁承想,内容一见报就变了味,成了某公司即将推出“十万元某某车”。某某车是北美血统的豪华型轿车,所谓的“小某某车”是欧陆风格的普及型轿车,两款车虽同在一个跨国集团旗下,但品牌不同、风格不同,怎能穿凿附会地混为一谈?

  还是去年,一家汽车公司对其生产线进行调整,为新车型生产作准备。谁知消息传出,竟然是“某某车型停产”。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害得厂家不断地更正。

  有人说,现在的“汽车新闻”,追的是耸人听闻,求的是光怪陆离。为此,什么样的标题都敢做,什么样的概念都敢用:某某要打造中国的T型车;2001年、中国经济型车的“元年”、时下最火的某某(车名)会不会是中国的亨利·福特……亨利·福特与T型车是什么背景下的“产物”?汽车“元年”又是怎么来的?其中恐怕不乏作者自己尚未搞清楚的概念。而一款再“火”的车子也不会是某某人--很明显的语言或常识性错误,媒体捕风捉影、信口开河,反映的是自身的浮躁。这种浮躁要么容易惹上麻烦,要么会被别人利用,但最终有可能误导消费者,真是害人害己。

  怪象之二社会的冷漠

  与媒体的倾情炒作大不同,大概除了那些能够割到汽车这块“唐僧肉”的,社会上普遍对汽车进入家庭漠然处之,哪怕人们都做着一个轿车梦。

  从政府方面看,真正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政策少得可怜?亟待修改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迟迟不见动静,千呼万唤的汽车消费政策昏昏然沉睡于腹中,已经取消的各种税费缺少实质性内容。相反,以各种名目限制汽车的条条框框越来越多,在环保的名义下,毫不夸张地说,昨天刚刚停产化油器、上马电喷车;今天就要满足欧洲1号标准;恐怕明天一觉醒来,没有欧洲2号就上不了路了。

  同样,在所谓“城市形象”的名义下,为老百姓所喜爱、能接受的微型车、皮卡车被限制得远离都市、远离城镇。

  在便于管理的名义下,仅仅是一个停车位,就有停车泊位证、小区占地证、单位停车证、临时停车证等等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

  另外,公路“三乱”还在上演,石油价格涨多落少,燃油品质参差不齐,贷款购车手续繁杂,汽车保险猫腻多多,维修服务敷衍了事,假冒伪劣防不胜防……如果外部条件的改善不大、不快、不到位,整个社会冷漠对待恶劣的汽车消费环境,那汽车还怎么热得起来?

  怪象之三厂家的无奈

  奇怪的是,与媒体的热炒不同,与社会的冷漠也不同,汽车生产厂家正处在一种不冷不热、尴尬无奈的境地。

  本来,无论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汽车厂家对汽车热都应该是积极的,积极宣传、积极促销,扩大生产,获取利润。但是,在加快汽车进入家庭的进程中,汽车生产厂家特别是轿车厂家畏首畏尾,投鼠忌器。

  价格昂贵,使国产汽车备受指责。如今,受国家保护多年、已经具备一定降价空间的生产厂家,何尝不愿意贴近百姓、赢得掌声呢?但是,有几笔账厂家不得不算:从全局上看,如前所述,汽车的购买与使用环境依旧,厂家牺牲利润,能够换取多大的市场份额?从厂家之间的竞争关系上看,本来大家都处在胶着状态,相安无事,谁主动打破平衡,就要承担风险,我为什么要出这个头?再从厂家的现实利益考虑,降价就意味着提高管理水平、控制采购成本、压缩各项开支……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所以,降价的车要么是库存积压的,要么是落后技术将要淘汰的(如现在厂家甩卖的化油器车),鲜有厂家玩真格的。  

  几家轿车或准轿车的后起之秀,心中自有“小九九”。尽管甩出低价位的“杀手锏”,终归是技不如人,不如见好就收,免得落个“赔本赚吆喝”。

  不同的厂家,不同的心态,但是在价格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上,一律低调冷处理。(本报评论李林)


所属专题:新款经济型轿车专题
汽车论坛】【汽车聊天】【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吉利给中国的轿车市场带来了什么 夏利2000型轿车亮相香港经贸文化周(附图)
轿车产销形势严峻 进家庭面临六大障碍 我国经济型轿车技术参数一览表(二)
我国经济型轿车技术参数一览表(三) 我国经济型轿车技术参数一览表(一)
旅行轿车与春天相约 图文:列侬的梅塞德斯-奔驰600豪华轿车
轿车界的黑马--“中华轿车”启示录 对于家庭轿车消费者的选择有多少
谈谈轿车上的“黄金座位” 经济型轿车去年口水战 今年肉搏战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C)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