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首 页 | 新闻 | 邮件 | 搜索 | 短信 | 聊天 | 导航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汽车新闻 > 正文
 





买车
看车
二手车
维修保养
聊车侃车




汽车搜索
找需要的车、新闻、文章
关键词
热门搜索:
豪华轿车 普通轿车 跑车
越野车 厢式车 其它车型


在线工具

新车报价查询
汽车对比功能
购车费用计算
保险费用计算
虚拟贷款购车
汽车维权热线
完全车事问答
车事通讯大全




汽车论坛

汽车时代论坛
汽车群英会论坛



中国汽车业新千年能实现跨越吗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2月21日 09:50 国研网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全国关于中国汽车工业是自主发展还是放开运行的大讨论空前活跃,理论界、产业界、新闻界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探讨和争鸣。虽然观点各异,但普遍期盼着,中国人能够驾驭“中国车”,“中国车”能够开向世界。

  系统考察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道路,我们可以发现有三种模式:纯进口消费型,大部分中小国家都是这种类型;产业依附型,如加拿大、巴西、墨西哥、英国等;产业主导型,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40多年的汽车工业历史意味着我们只能在后两种模式上做出选择。走产业依附型道路,易行,政府负担轻,短期效益可观,但缺乏控制权的发展必然带来长期被动。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同于英国、拉美等国家,以汽车为支柱的制造业是重中之重,一旦依附别人,经济安全就难以保证。同时,亚洲不同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共同体,复杂的国家利益与历史原因,使中国必须保持支柱产业的相对独立和主动权。80年代,我国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规划,90年代,我们确立了汽车工业的支柱地位。具有1/10效益贡献规律(在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创造的财税、就业、出口占全国的比例超过1/10)和2.5倍产业关联带动效应的汽车工业,理应成为当代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向世界的主导型产业。

  事实上,成功的机会就在眼前。百年汽车工业寿命周期曲线表明,现代汽车工业正处在新一轮转换时期。面对增速趋缓甚至下降的世界汽车工业,一些跨国大公司正在进行一场科技大创新、市场大争夺的竞争。这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成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有利机会:传统技术向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集成转换中的技术突破机会;外国公司巨大的传统汽车工业沉入成本的顾虑带来的新一代产品投放延迟的时间机会;外国现有技术与国内市场需求部分错位的市场供应空缺机会;我国汽车工业水平与国民消费水平相适应的市场进入机会。

  所以,根据横向国际比较和纵向发展研究,我们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应正视现实、把握未来、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走自主发展、螺旋式推进的道路。

  发挥优势,大批量生产中低档车,构筑有竞争力的中国汽车产业与市场阵地。

  根据技术水平高低,可将车类产品分为:正在开发的新一代轿车、正在大规模生产的中高档轿车、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档轿车、微型车、农用车、三轮车、改装车等三种类型。

  必须承认,我国汽车工业整体较弱。“田忌赛马”的道理告诉我们,在与强手的竞争中只要策略对路也可以以弱胜强。虽然发达国家经过百年的更新换代,目前大批量生产的中高档轿车,其产品水平、工艺水平和开发能力是我们无法比拟的,但在上下两种类型的产品中,我们有胜出的机会和优势。新一代轿车的高技术特征使我们有机会进行突破式创新和局部领先。对于农用车、微型车、部分经济型轿车,国外早已淘汰转换,而我们有大规模生产能力和丰富的技术经验,具有绝对的成本领先优势。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中国国民消费水平,能有效满足处在成长期的私车购买需求。总结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史,无论是美国的T型车、德国的甲壳虫,还是日本的花冠牌,无一不是从廉价实用车开始的。我们应高度重视从摩托车到经济型轿车的城市轿车市场、从三轮车到四轮车的乡镇汽车市场,积极参与世界汽车工业的国际分工,大批量开发生产适销对路产品,构筑具有竞争力的中国汽车产业与市场阵地,并不断积累资金、积累技术、占领市场,为未来新一轮汽车产业竞争打下基础。

  如果说中国汽车工业要放开发展,那么中低档车,凭借其自身成长经验和相对国外的成本优势,可以完全按市场机制运作(当然对国外资本的进入要控制,一些跨国公司因缺乏相应生产条件而正在寻求进入中国市场的“桥头堡”),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产业集中与规模发展。

  同时,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重点是:鼓励经济型轿车迅速进入家庭;打破条块分割、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限制外资控股;引导企业重组,鼓励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发展,形成1-3个中低档轿车生产基地;推动技术进步,加快产品和工艺的更新换代,用多品种、多系列产品全方位满足老百姓需求,最终使中国车牢牢占领中国市场;鼓励出口,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实用廉价车,开拓周边发展中国家市场。

  正视现实,专业化整合汽车工业资源,培养有研发能力的中国汽车技术基地。

  我国中高档轿车的技术水平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产品水平落后10年、工艺水平落后20年,而开发能力至少落后30年以上。因此,在这方面,还要进一步引进、学习。

  80年代初制定中国汽车工业“三大三小”规划的良好愿望是,中国汽车工业先走进口替代之路,再实现出口导向,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汽车技术,不断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出口。然而,10多年来,技术虽引进来了,但水平不高,且发展缓慢、布局分散,尤其是没有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和真正的知识产权品牌。

  中国汽车工业确实到了要治散治乱的时候了。不仅100多家汽车厂并存为世界罕见,即使最大的公司离经济规模也相去甚远。应采取市场与行政手段,推进以强强联合为重点的企业重组,着力提高集中度,争取建立1-3个大集团,从而稳定和强化汽车工业的主体结构,促进和带动轿车的开发、研制和生产,并通过合资控股,最大限度地分割外资利益。在企业结构的整合中,要注意处理好股权集中与生产分工的关系,按照各企业生产优势和区域特点,可以组建小批量的重型车及专用车、中批量的中高档轿车、大批量的经济型轿车、关键零部件等专业化的控股生产基地,运用虚拟联盟、国家控股公司等方式,将各种分散的有效资源组织起来,形成多层次的、有序的生产体系。

  耐人寻味的是,以我方控股为主的汽车合资企业,大多名不副实,技术开发等关键权利完全受制于外方的知识产权保护,难有创新。没有开发能力的工业不可能成为国家的主导工业。如果说,80年代因缺乏合资经验和急功近利的行为影响,导致权利丧失,那么,今天长远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我方控股的法律权力,使我们有理由必须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市场是我们的最大优势,也是外资追求的利益所在。继续贯彻以市场换技术的原则,但要理直气壮地硬化合资企业的中方权利,强制建立可控的技术开发与知识产权体系,真正实现技术引进、消化、创新、提高、为我所用的良性循环。

  除合资企业外,应该看到,我国分散于相关部门企业及科研单位的汽车科技资源也相当丰富,重要的是要有效组织起来,集中发力。正如福特总裁所言,现代汽车技术涉及多领域、多学科,非一个企业所能为,需要社会联合、政府组织。可以设想,将一汽、二汽、上汽、天津中心、重庆所、南京所以及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企事业单位的汽车技术资源,重新组合,专业化分工,分步建立国家级汽车创新工程研究中心,包括汽车新材料中心、汽车新动力中心、汽车微电子中心、汽车整车设计中心、汽车零部件中心。通过这一组织体系,锻炼队伍、掌握技术、寻求突破,最终不断发展壮大有中国产权的中高档轿车及品牌,服务中低档车的技术需求,积极开发新一代轿车。

  抓住机遇,高起点研究新一代汽车技术,抢占新一轮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动权。

  世界汽车工业经过百年发展,基于机械技术的传统汽车产品高度成熟,绝大部分市场已达到饱和,生产能力出现过剩,发展速度趋缓甚至下降。分析世界历年汽车产品产量的曲线变化,从中清晰地看出,传统的汽车产品已经经历了其生命周期中的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可以预测,经过近年来高度成熟期的激烈竞争后即将步入衰退期。日益加剧的能源、资源、污染与全球温室效应、交通等问题,不断加快传统产品的衰退。另一方面,汽车在人类的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中处于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在安全、舒适、环保、节能等方面提出了更广泛、更高标准的要求。寿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面对传统技术的衰退与高标准需求,世界汽车大工业正呼唤新一代汽车的诞生。汽车产业新一轮的发展时期正在启动。以美国“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PNGV)为代表的新一代汽车开发热潮正是看准了这一必然的发展趋势而纷纷采取的行动。

  汽车产品在由传统的机械体系技术向高新技术集成转变中,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发挥着巨大作用,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围绕节能、环保要求,混合动力、多种能源技术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正处于大规模应用的准备阶段;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已有重要突破,已开始了系统的装车试验;一些新型超高强度材料及轻型材料已开始用于汽车制造;在安全、智能化方面,ABS、安全气囊、EPS(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驾驶员防瞌睡系统、智能车速控制系统等保护系统、电子自动变速、电子控制转向、电子导航及信息通讯系统等等已经进入应用阶段,有些已是大规模应用。世界轿车正朝着小型化、轻量化、安全化、环保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不久的将来,新一代的智能车、绿色车甚至超导车、纳米车将涌上街头,实现新一轮汽车工业的转换。

  高新技术发展的跨越式特征,为发展中国家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较为平等的发展机遇。这一时期有利于后来者少走弯路、扬长避短、集中精力在新一代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后发优势。我国汽车工业从此转换点全力切入,依托已有的汽车技术基础和高新技术优势,极有可能在少数几个局部领域取得世界级的突破和创新,真正拥有未来汽车技术或产品的知识产权,从而实现汽车工业的跳跃式发展,抢占新一轮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动权。

  把握未来,大规模实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推动中国产业与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由于汽车技术及产业的广泛关联性,新一代汽车的开发,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产学研大联合、技术大突破、产业大创新的系统工程。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为美国计算机产业培养了大量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的“国家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打下了坚实基础;以国家竞争力为目标建立的1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已成为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称霸世界的先锋;用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以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重振雄风,在支柱产业转换中仍然发挥主导作用。

  显然,对于国家科技与产业的战略性发展,政府起着关键作用。然而,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还没有引导国民经济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长远发展的科技与产业战略工程。从未来国家经济安全和新世纪强国目标的实现来看,汽车工业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产业;从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考察,汽车工业是有效载体;从市场需求和效益贡献比较,汽车工业最具发展潜力;从世界汽车工业新一轮技术转换和发展趋势分析,目前是启动我国汽车工业新一轮腾飞的最好时机。因此,在我国应实施政府组织的\"国家汽车创新工程\"。

  值得高兴的是,政府对汽车产业已经开始重视,费改税等系列汽车消费政策开始启动,轿车进入家庭的市场活跃。面对新世纪新一代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政府还应加大力度,要坚持消费鼓励政策与开发优惠政策并举,市场竞争政策与计划管理政策并举,高新技术创新政策与支柱产业振兴政策并举。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汽车产业既是支柱也是工业化的龙头,通过汽车高新化,必将有力带动工业化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新世纪的强国目标。(胡树华)


主编信箱

汽车论坛】【汽车聊天】【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通用中国:合作是汽车业根本出路 全球采购:中国汽车业掀起竞争风暴
中国汽车业“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电子商务将重塑汽车业
第二届中国汽车业电子商务研讨会将在京召开 为一个行业的哀叹 中国汽车业的“结”
2001年全球汽车业合作前景展望 2001年全球汽车业合作前景展望
中国汽车业应走出过门,不应畏惧合作 汽车业:竞争之中育商机
中国汽车业向何处去 且听专家如何评说 中国汽车业的想象空间还有多大

将本页发送给朋友:(*EMAIL)
邮件题目: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汽车新闻 > 正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C)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