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自亨利.福特于1896年发明以来,改变了整个世界,把人类带入了现代文明的社会。然而,汽车发明百年之后,发达国家已深深感到汽车不仅是“福”,也是“祸”。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税费过重等等问题无一不困惑着汽车消费。汽车工业既不能盲目否定,也不能盲目发展。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作为消费者来说,出行的便利与实惠是永恒的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共享汽车”应运而生。
“共享汽车”方兴未艾
汽车公司不向你推销自己公司的最新款轿车,却希望你与陌生人一起不用购买即可随时随地地使用它生产的小轿车。这不是什么痴人说梦,而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最近出台的一项新举措。丰田汽车公司提出的这一举措可以说是一场新的汽车革命,其核心内容是提倡人们放弃必须拥有私家车的传统观念,与其它人一起共用汽车,减少个人购车的负担,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同时减少环境污染。丰田公司出台这项举措的灵感来自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60年代试验过的“白色自行车”运动。当时阿姆斯特丹当局为了缓解市区交通压力,鼓励人们以自行车代步,并在市区的部分街道放置了大量的自行车供人们免费骑用,现在高科技的运动,特别是智能卡技术的日臻成熟,使得丰田汽车公司向常乘车或驾车的人推广类似的计划得以成为现实。
根据丰田汽车公司的“卡拉扬”计划,用车者可以仅在使用汽车时付费,而无需承担许多费用。丰田公司在这项计划中推出的是一种两座小型电力驱动的小轿车。这种小轿车被冠之以一个奇特的名字,叫“e-com”。丰田公司首批将在8个特定停车场投放35辆这样的小轿车,并计划逐步将轿车数扩大到50辆,最初的停车场将建立在大都市的市中心、旅游区和火车站等人口密集地区。用户在使用丰田公司推出的这种轿车时,无需担心不慎丢失汽车钥匙,因为这种新型小轿车上没有普通汽车所用的点火钥匙,它使用智能卡打开车门并开启发动机,汽车行驶的里程和使用时间也将通过智能卡记录在用户的账号上,而后用户会收到汽车公司寄来的账单。就像我们平常所收到的信用卡账单一样,这种轿车上还装配有卫星定位系统,汽车公司可以实时监控汽车所在的位置。每次在用户用完之后,车辆都会在停车场自动充电,以备下一位顾客使用。为了使“卡拉扬”计划顺利实施,丰田公司将于今年夏天在日本全国建立“卡拉扬”轿车共用计划所需的计算机系统。利用这一系统,“卡拉扬”俱乐部成员将可以通过互联网预订他们上班或外出购物所需的小轿车,而这些小轿车可以在附近停车场找到,用户在用完车后可以就近停放在指定的停车场内。
不仅在日本,在加拿大,“共享汽车”也大有市场。近年来,不少加拿大人心甘情愿地放弃了私人汽车,转而加入到“共享汽车”的新潮中来。所谓“共享汽车”,实质上是一种会员制的租车业务,每个用户向开展这种业务的公司交纳一定数额的入会费后,就可以享受“共享汽车”所提供的方便快捷的24小时全天候租车服务。无论何时何地,当入会者需要用车时,只要打个电话,就可以通过“共享汽车”公司的服务网络就近得到所需要的汽车。“共享汽车”减少了城市里的汽车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并有助于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尽管加拿大地广人稀,环境优美,污染情况并不严重,但加拿大人的环保意识很强烈,他们希望自己国家的天空能够永远保持那份清澈、令人心旷神怡的湛蓝色。“共享汽车”之所以吸引人,是它的费用低廉。用户每次用完后都按实际用车时间收费,其费用要低于汽车租赁公司的租车费。通常情况下,如果每月租车三次的话,其费用只要40美元左右就够了,油钱、汽车保养维修费、保险费皆包括在其中,用户无需再为这些琐事而费心。目前,加拿大的“共享汽车”虽只在多伦多、渥太华等少数几个城市才有,但随着“共享汽车”行业的方兴未艾,它必将越发引起人们的青睐。
汽车消费为什么要选择“共享”?
汽车工业的发展在给人类和国家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如燃料、交通环境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数量的增加,目前已经到了人类难以忍受的程度,甚至成为一种“公害”困扰着各个国家。
首先是石油资源的问题。如果所有的国家人均拥有轿车量和美国一样多,那么世界已知的石油资源将在10年内耗尽。如果每个中国人有一辆摩托车,世界将在一夜之间陷入石油危机的境地。以美国为例,其65%的石油消耗在交通运输上,而输送人员占了一半。美国汽车数量和燃油消耗,其增长比率为人口增长的两倍。
其次是环境污染问题。从汽车投入使用到它报废为止,汽车对环境一直是个污染源。联合国人类行动基金组织警告说:由于迅速增加汽车数量,到2025年,发展中国家每年向大气中排放150.6亿吨二氧化碳,是发达国家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四倍。如果全球1/4的人都拥有轿车的话,臭氧层看上去就会像瑞士奶酪一样满是空洞。
第三是塞车问题。堵塞车现象是发达国家的一大公害。据调查,巴黎人因为城市交通堵塞而每天浪费30万个工作日,据欧盟有关部门统计,欧盟每年因堵车损失2%的GDP;如果把欧盟国家在公路上排长队的汽车加起来的话,竟然可达4万公里;在每三个城市中,就有一个小城市的清晨高峰时的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10公里。慕尼黑市中心,每天约有100多万辆汽车驶过,早晨和上下班时间,城市交通系统濒于瘫痪状态。
能源、污染、堵车是轿车大量发展的三大难题。解决的根本办法又回到老路上来:限制私人汽车的增长。为此,发达国家各大城市采取了种种限制汽车的办法,欧盟各大城市是提高停车费、增加道路使用费,巴黎市市长宣布整治巴黎交通的新措施是将巴黎的汽车总量减少10%。英国政府用白皮书宣布城市的大公司、宾馆、公共建筑保留的免费停车场一律改为收费停车场,预计伦敦的汽车主一年将缴纳1000英镑的停车费。美国最近作了一次城市居民调查,结果表明,83%的投票者同意在市区严格限制轿车,53%的人同意在市中心完全禁止小轿车行驶。类似的趋势正蔓延到整个欧洲。汽车工业从大发展到逐步限制,揭示出一种新形式的汽车文明:强调并发扬汽车“福”的一面,限制甚至禁止汽车“祸”的一面。将汽车工业融入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之中,并取得一种平衡。人们对私人轿车的淡化,转而崇尚公共交通,本身就说明了人们对“共享汽车”的一种向往。许多国家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为“共享汽车”的消费行为推波助澜。
为我国的“共享汽车”加速
中国人中半数左右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买一部属于自己的车,可是当我们走到汽车市场时却突然徘徊了:买车吧,过桥费、停车费、维护费算下来,一个月怎么也得耗上千儿八百的,是一个不小的支出。不买吧,确实出行不方便,何况买车又是一股潮流呢。有没有一个办法:既能解决出行之忧,又不至于背上沉重的负担?有!“共享汽车”就是这样的一个“妙招”。
社会上常有“买得起车,用不起车”的感叹。以广东为例,汽车购置时税费达22项,到汽车上路后多达28项,各地普遍把汽车当成了“唐僧肉”,谁都想咬一口。公路上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特多,虽屡次治理但成效不大。国务院明文规定,公安、交通、林业三个部门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公路上设站检查。交通部还规定,在国道上设置收费站、检查站,间距不得少于40公里。而目前的情况是刚刚收了通行费,起步未远又停下来再交费。群众讥讽道:“行车仅二十,停车三四回,检查五六次,交费七八十。”针对这些汽车消费的限制,很多专家认为应尽快取消,以加速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这里,笔者认为,对汽车消费,一定程度的限制是必要的,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大,道路交通设施落后,假如五个人中有一辆汽车,那全国将陷入汽车的“汪洋大海”之中。如果一点限制也没有,让汽车工业“大跃进”、“大发展”,若干年后我国将会遇到比发达国家更严峻的能源、环境、塞车等问题,届时再去治理整顿,“亡羊补牢”,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先塞车,再疏通”的老路,必须指出的是,限制的“度”必须掌握好,可在限制政策上进行改进,使之趋于合理化,但是对汽车消费进行限制的大方向不能变。在汽车消费的限制政策下,为了改善人们的出行问题,应该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大力倡导“共享汽车”消费,由“一人一车”向“多人一车”转变。目前应以汽车俱乐部为基础,大力推行汽车的“合伙消费”,所谓“合伙消费”就是俱乐部实行会员制,会员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和档次加入一定的会员群,享受一定的服务,会员费除了用于车的维护开支以外,剩下的部分即可当是盈利投入新的发展之中,把所有会员的会费集中到相应的车上,也就是一个“合资轿车”了,车是大家的钱所购,却是俱乐部所有。如果会员需要用车,可电话通知俱乐部,由俱乐部指定人将车送到指定的地方,如果会员自己开车,这时车就是自己的了。不会开车,还可由俱乐部指定人全程陪伴护送,车是会员的,还有一个免费的驾驶员。这样的“共享汽车”对那些有“照”无车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张小明)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手机短信顶级新闻重大时事世界焦点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