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方:首都经贸大学教授
四环路的全线贯通,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四环路周边也将会像当初三环路周边房地产、商业的发展那样逐步地形成高楼成群、店铺林立的格局。
这些天,首都经贸大学的袁家方教授沿着四环走了几趟,他颇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四环开通以后,商业、房地产是否也向四环靠拢,是一个值得我们冷静思考的问题,是否应该考虑别再像三环那样摊大饼了。”
所谓摊大饼,指的是沿二环、三环周边,城市的空间被密集的建筑与密集的商业所填满,最后造成一种人居环境的恶化。
回顾三环路沿线的发展,袁教授认为,三环开通以后,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商业发展确立了摊大饼的格局,已经有不少的学界人士对此提出了意见。当然,在房地产蜂拥而上,商业设施聚拢这样的摊大饼的过程中,带动了一些新型业态的出现与发展,如京客隆、亿客隆等家居仓储式超市的出现,沿三环布满了建材市场。北京市商业企业管理协会的高以道先生说,在三环路周边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一个大型综合性商场会带动一片。燕莎、双安、城乡在刚开始时并不被人看好,因为那时其周围还比较荒凉,后来,这些商场逐渐体现出优势来(如可以开辟停车场),慢慢地吸引各种餐饮企业向之靠拢。
四环路周边的未来将会怎样?袁教授对记者说,四环路的概念,应该是快速的概念,有人提出四环路的出口太少,其实这恰恰是合理的,这样才能确保四环路的通畅与速度,四环的开通,意味着汽车时代正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所以并不能说四环路会拉起沿路商业的发展,应该延续三环路的格局,要分散,把商业变成一个岛,岛与岛之间可以快速接近,既有生态保护,又能够解决交通与商业打架的问题。让人与车分离,这是四环路商业布局的一个必备的思想。袁教授强调,千万不能用钢筋和水泥把四环与三环之间的空隙填满了,四环的发展,应以生态保护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为前提。
只有“分散组区”才能防止人与车的矛盾。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出现了城市的空心化,即城市内能从中心向周边移动。北京四环的开通,也是“大北京”概念的进一步实现,而且北京历史发展,有一个渐渐向海的趋势,即从西向东奔着大海的方向发展。“大北京”的概念中,秦皇岛将成为北京的“游泳池”,廊坊将成为北京的“东方大学城”,张北将成为京津的“后花园”,大兴是北京的“近郊”……
另外,南四环的发展将引起重视,就目前而言,南区的发展是滞后了,但反过来它能吸取北区发展的经验教训,特别在城市发展的生态与绿化方面将会大大改善。
-文/李立强
放射路交叉点最值钱
尹铁锋:北京春天商业发展公司董事长
四环对北京人的最大影响就是将真正形成“大北京”的概念,四环对于北京城最大的影响不在市中心,而是周边。三环更重于对城市内郊的作用,四环更重于对城市周边的作用,四环的开通将带来大量的商业空间。
从业态上看,由于四环要求是快速移动(车速保持在70-100公里/小时),将给人们的购物观念带来巨大改变,商业设施的服务半径将以时间来计算,而非距离来计算,打个比方,我住在东四环,我去北四环的某个购物中心肯定比去朝外商业区快得多,虽然距离远得多,那我将情愿选择北四环。四环的开通将使北京周边形成许多新兴的以时间概念为标准的业态,特点就是规模、形状非常大,例如各种大的物流中心、大的批发站、大的农贸市场,包括ShoppingMan(大型美式购物中心)等等。
从区域上看,北四环周边商业运营将比较热,形成新的商业动脉,东边的重点在CBD往东,三环到四环的居住区,将形成大的外延集团;而南城不可小看,由于大量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将使南四环的小区形成气候,为区域性的商业中心的建立打下基础。短期内,四环与放射路交叉点的商业价值将迅速提升,沿着放射线往外走的区域也将颇具商业价值。而四环路两边沿线倒不一定好,主要将形成居住区,但若形成成熟的社区后,社区商业倒是有利可图。
-文/陈峻
投资看准四环性质
朱祖希:北京地理学会常务理事
四环路的建设是按《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既定方针执行的,它是一条以货运为主的城市中心区边缘的高速环路,距市中心8—11公里,全长65公里,它是最后一条城市中心区边缘的环路,将来的五环路实际应是公路一环。四环路把丰、海、朝三个近郊区贯穿了起来,途经丰台镇、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央商务区、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其间还有酒仙桥电子工业区、望京新区、通惠河两岸工业区、百子湾仓库区(铁路车站)、大红门工业区、五路居货站等,以大型的工业区、仓库区为主。
四环路的道路性质决定了它在北京城市发展中的功能,任何投资开发应看准这一功能。
从整体道路系统来看,四环的开通可减低城市的交通压力,同时沿线及周边、三环、四环之间等地将出现许多商机,这些地方的商业价值肯定大于城市中心区的商业价值,如果四环路能确保其快速路性质的话,对于有车族而言,到四环路任何一个方向都不是问题。但四环的发展必须扼制住“烙饼”的方式,应是“分散集团式”,以免出现更多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问题。另外,四环路的绿化带建设比三环路好。
四环路的贯通虽然可以缓解市中心区乃至二、三环路(特别是东、西二、三环路)的压力,但未来仍需靠发展轨道交通来缓解全市的压力。
-文/陈峻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手机短信顶级新闻重大时事世界焦点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