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业界有媒体对外推出国内乘用车投诉销量排行榜,而与以往类似的涉及车辆投诉所见的排名不同的是,这次是引入了“投诉销量比”的评价体系。也就是说通过收集和分析某款车型在一定时期内的投诉数据与销量数据的比值,来更加客观评价某一款车型的真实质量口碑状态。
应该来讲,这样的一个评价体系,与以往我所强调的,“在评价一款汽车产品的质量问题高低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其在市场的销量规模,要以发生质量问题的车辆比例去衡量,而非以发生质量问题的车辆绝对数量的多少去衡量。”的总体思路是一样的,相较于以往是有进步,也是更科学的。
但我也必须要指出的是,目前的这个“投诉销量比”的评论体系,仍然还有很多要完善的地方。除了这个投诉销量比之外,我们也要综合考虑到车型的上市时间和车型的用户群体特征等影响因素。
产品上市至少三个月以后,才能较为有效的收到第一批用户反馈的质量信息。
一般来讲,汽车产品上市三个月后才会陆续收到第一批车主关于质量方面的反馈信息,而比较理想的状态其实是至少是半年甚至要满一年以上。以前我在车企参与相关的质量调研工作时就有这样的反馈,有一些品牌的车型一般是“小问题不断,大问题没有”,而且这些小问题在消费者购车后很快就会出现;而有一些品牌的车型则可谓是“小问题一般不会有,要有就是大问题”,而这类大问题的出现,一般是短则半年或1年出现,长则1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才出现。因此,这家媒体将纳入其评价体系的车型规定在2016上半年至少已经上市超过3个月的车型,这样的标准设定我认为还可以更科学和完善一些。
不同级别和档次车型的用户接触网络,尤其是接触某投诉平台的机会是不一样的。
据了解,这家媒体是通过统计其收集到的投诉信息数量来作为车型投诉量的数据,但问题是,将所有不同级别和档次的车型都纳入到一个排行榜当中,这样也是不科学的。其原因就在于,不同级别和档次的车型所面向的用户群体是不一样的,可能相较于中高档那些相对更有时间上网并能接触到这家媒体设置的投诉平台的车型用户,很多低级别和中低档车型的用户可能并没有充足的时间上网,也更没有机会接触到这家媒体设置的投诉平台。而这样的情况,无疑就导致了这家媒体公布的2016上半年国内乘用车投诉销量比排行榜中,出现0投诉的情况。
到底该如何更科学合理的衡量一款车质量问题的多或少?
首先,必须确保接收用记投诉的信息平台能够被最广大的消费者所知晓且一定要具有权威性,同时这样的信息平台,不仅要有PC端,还要有手端,还要有其他普通消费者可能接触到和能互动的信息终端等。只有让尽可能多的用户接触并参与,才能确保相关数据的尽可能的接近真实。
其次,要确保每一条投诉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这不仅是对用户的负责,同时也是对车企对信息平台自身的负责。只有确保投诉信息的真实和完整,才能进一步实现更科学的衡量汽车质量问题的多少。
第三,坚持要运用投诉量与销量的比值做为衡量汽车质量问题多与少的关键要素,避免以绝对的投诉量去衡量汽车质量问题多与少。规避产销规模较大的车型质量问题相对产销规模较小的车型要多的假象。
第四,对于纳入评价体系的车型,应该是确保上市时间在半年或1年以上,甚至于要将这类车型以其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不同而进行分类评价。毕竟处于产品生产周期初期的新产品有质量完善的一个过程,而处于生命周期中后期的汽车产品的质量则已经接近稳定。
第五,对于纳入评价体系的车型,应该根据所在的细分市场(如轿车市场中的A00级、A0级、A级和B级等)以及档次高低(主流品牌与豪华品牌之分等),进行分类评价,如此可尽可能的规避不同用户接触并反馈车辆质量问题的机会不均等情况。
应该来讲,除了上述我想到的方面外,相信要建立一整套公正和客观的汽车质量问题评价体系,肯定还有其他很多的方面需要完善和补充。但我认为,对于这样的评价体系,还是应该要坚持尊重用户和车企双方的角度,要坚持不抱评论体系建立者之私利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做到真正的公正和客观。
(版权归车业杂谈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欢迎阅读此文章,想获得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车业杂谈”微信公众号,微信号:qichezhoulei,分享更多原创汽车资讯!
(文章来源:汽车评论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