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说,这一定是本届北京车展的独家内容,当别人都在疯狂转发新车新闻、概念车的时候,“汽车黑科技”默默地请到了一位真正的业内人士——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博士!针对车展上面炒得上天的热门新车、自动驾驶、电动车等概念,博士与我做了一期冷酷到底的“汽车黑科技”车展特别篇,十分钟讨论了三个问题:
1、自动驾驶也要讲“伦理”?
2、新车味儿大和有毒气体到底什么关系?
3、电动车只是换了个排放污染源吗?
博士简介:
王欣,北京理工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博士
主攻方向:代用燃料和非常规污染物排放
研究贡献:部分参与了国六及车内空气国标的制定工作
闲话少叙,上视频:
我们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老王开车,刚要下高速。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令人颓废的事儿。
前面的车突然断轴啦!彻底失控啦!
那就下匝道啊,本来不就要下高速嘛~
结果,匝道突然跳进了两个人。
此时老王因为车速过快,来不及有效制动。
结果撞了。
这种事故,甭管最后撞了前面的车,还是撞了匝道上面突然出现的人,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判定老王的责任。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遇到这种糟心事儿的不是老王,而是一台自动驾驶的汽车呢?
你看看,这就简化成了撞A还是撞B的选择性问题。反正停车是来不及了,总得撞上其中一方。不管结果是死是伤,归责问题都很麻烦——
到底是怪自动驾驶系统?还是怪车主?厂商用不用担责?
新车有异味,这种问题其实在家用车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王博士提到的27630标准规定了这些导致异味的醛类和苯系物的上限值,但是即便达标的车型也不能避免异味的情况,只是轻重之别。
像皮革座椅的制造就需要用到醛类物质,而内饰塑料件边缘的胶合等等需要用到苯系物,这些是车内异味的重要来源。对于异味严重的车型,基本上可以判断是有害气体含量较高的,因此时常通风是非常必要的。
“电动汽车只是把排放从公路换到了发电厂”,这种说法其实很难站住脚。因为传统的燃油车属于“分布式排放源”,啥意思?就好比每台小汽车都是一个小烟囱,这些烟囱的排放有多有少。
而电动车的贡献则是将分布式排放源变成集中式排放源,集中到哪儿?当然是发电厂。而针对排放的后处理,发电厂的投入相比在每一辆车上投入排放后处理系统成本要低得多,管理起来也更加高效。因此现在不是埋怨电动车的所谓“排放”问题,而是如何更加高效、严格地对火力发电厂的排放进行管控,乃至减少火力发电厂所占的发电量比例,多用风力、潮汐等无排放形式发电。
其实,像北京车展这样的大规模汽车博览会,难得这几天大家都会或多或少地关注汽车方面的东西,而我们在关注新车发布、车展趣事的时候,或许更应该有一个集体发声的机会,让更多的人除了看新车之外能了解更多有关汽车内部的门道,让一些不靠谱的“流言”终结掉。“汽车黑科技”这次请到技术层面的专业人士,就是想让大家看到一些除了新车、豪车之外我们更该关心的,与每个人的每一辆车都息息相关的知识。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汽车黑科技,每日张张小姿势~
注:《汽车黑科技》是全网唯一的汽车技术专栏,不允许任何媒体平台转载。对于违规转载、抄袭、改编者,新浪汽车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