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汽车生活>正文

儿童安全座椅之“座如鸿毛 命如泰山”

http://auto.sina.com.cn   2011年07月22日 10:38   汽车公社   字号:

  儿童安全座椅

  座如鸿毛,命如泰山

  文 | 左而

  下午四点整,在上海黄浦区某幼儿园外熙熙攘攘的接子车流中,特意请假早下班的李芸接出了今天过3岁生日的儿子晓晓。她打开后排车门,打算照惯例先把孩子安置好,但转头看到儿子不情愿的神情,突然动了恻隐之心:“看在今天是小寿星的份儿上,跟妈妈一块坐前排吧。”晓晓脸上果然“多云转晴”,被抱进了副驾驶位。

  “儿童座椅?不用专门配备吧??我儿子其实平常很少坐自家车。”面对调查,李芸疑惑地反问道。在访问中,像李芸这样对儿童安全一知半解的80后父母为数不少,虽都对安全座椅有所耳闻,但绝大多数的反应都是:只听说过,有必要吗?

  坐在副驾上的晓晓兴奋地享受着眼前广阔的视角,李芸还“审慎”地抽出安全带绑在儿子幼小的身躯上。钥匙拧动,发动机响起,车穿过接子人群缓缓离去??李芸大概想不到,她这一系列溺爱之举,使儿子一路上受到伤害的危险机率增加了至少3倍。

  座与不座,差很多

  一辆家用轿车以50km/h的速度向前疾冲,一脚急刹车后,后排座椅上的儿童假人直接扎进了仪表盘,脖子完全扭曲,四肢也卡在了主驾驶和副驾驶位之间??这是日前国家质检总局执法司、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和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联合举办的一次儿童安全主题活动中的演示内容,触目惊心的碰撞结果让在座的所有人——尤其是为人父母者,都倒吸一口冷气。

  在中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中国儿童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很多人都不知道,儿童乘车需要特殊的照顾,汽车上的安全带是按成人标准来设计的,如果给婴幼儿使用,安全带卡在宝宝脖子上,发生事故时危害更大;而被各大汽车厂商竞相宣传为救命法宝般的安全气囊,也是儿童乘车安全的隐患,安全气囊能够在关键时刻救司机一命,但却可能是儿童“杀手”,因为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瞬间弹开会产生巨大的张力,儿童稚嫩的身躯不足以抵挡,受气囊伤害甚至致命的机率反而更高。

  这些让人不寒而栗的事实和数据,却并不是作为平民百姓的我们平常所想要关心、或想关心就能关心到的。自2009年起,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汽车产销的老大,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对此激昂报道,让国人为数字上的黄袍加身深感自豪荣耀。然而,就算消费能力连年划出新纪元,但在用车安全意识方面,全民仍落后西方国家多少年?

  爱子如爱命的心情,全人类皆然,而是否以科学方式来表达这种爱的本能,却构成了中国父母与西方父母的最大差异。在西方,儿童行车安全历来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课题,类似于以上所描述的安全碰撞测试多不胜数,儿童安全一直是E-NCAP(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的监测重点之一。而中国人在行车安全方面,选择对孩子采取何种保护方式,大多出于草率的主观评断,哪怕是受过高等教育或西方熏陶的年轻一代父母,在判断紧急状况下保障孩子安全的第一措施时,也会本能地把“父母的怀抱”列为首选。

  没有强制,就只能凭自发,但是,诸如“怀抱儿童坐车危险系数更高”、“儿童系成人安全带并不合适”、“副驾驶的安全气囊弹出可对儿童致命”这类与大多人想当然式思维相悖的安全常识,如若没有专门的教育渠道来灌输给父母,又有几个能天生自悟?儿童安全座椅,谁知道是不是生活真需要、安全必备品?

  政策先行,意识跟上

  儿童安全座椅销售商抱怨中国父母安全意识淡漠,父母车主嫌购车时汽车厂商缄默不语,汽车厂商又推称政府在立法上无所作为??整个社会对儿童行车安全的重视,就因这典型中国式的互相埋怨而被拖延了进步速度。

  哪怕全民意识不能一步到位,立出一个实实在在的起点仍势在必行。终于,2011年7月1日起,我国首部有关儿童和汽车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儿童安全座椅等相关产品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开始正式实行,该标准要求所有在售车辆强制安装ISO FIX锚固系统装置,此外,该标准还对安全座椅本身提出技术要求。要知道,在此前国内没有儿童安全座椅和座椅接口的统一标准认证下,看似意识领先的座椅销售市场也一直良莠不齐,该标准开始实行后,至少会对生产儿童安全座椅的企业造成冲击,并波及到汽车厂商,一些小加工生产企业如果不能生产质量合格的儿童安全座椅将会被淘汰,一些汽车厂商所生产的汽车则将因儿童安全座椅接口达不到认证标准而无法销售。

  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推行和炒红一个“标准”,通常只是形势需要,而非意识到位。正如十年前面向中国首次买车的消费者更多宣传实用性和气派度,而如今各大汽车品牌都会将“五星安全”挂在嘴边一样,尽管很难揣测儿童安全在中国汽车制造者心中的分量,但至少有了“标准”,有了立法,会让广大真心爱子的车主们逐渐认识到儿童安全座椅的必要性,从而逐渐形成由下至上的市场选择性监督。

  有人说,这一标准的出台虽是汽车产业提升安全系数的一小步,却是呼唤车主儿童车内安全意识的一大步。这句话,可以有更深层的理解。

  数字解读儿童安全座椅

  目前,中国儿童安全椅的使用率不足0.1%。统计数据显

  示,每年超过1.85万名死于交通事故的儿童,大部分都与此有关。

  在过去的10年间,美国有1700多名儿童因为安全气囊

  误爆而受到严重伤害或直接死亡。

  中汽研模拟试验显示,在带孩子驾车时,40%的家长认为最保险的措施是抱着孩子坐在后排,但在实验中,模拟假人孩子从家长怀中飞了出去,起不到保护作用;12%的家长选择让孩子自由坐在后排,汽车遇到正面碰撞时,孩子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有6%的家长选择让孩子独自坐在后排并系好安全带,而由于安全带是为成人设计,仍可能会发生孩子下滑导致肩带勒住脖子等意外。

  当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行使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碰撞或刹车,车内的物体会产生相当于30~40倍自身重量的冲击力。所以假设儿童重10公斤,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就有300~400公斤,相当于4~6个成年人体重的总和,在这种情况下,再大的臂力也阻止不了孩子从怀中飞出。车辆的中控台、前风挡玻璃会对飞出的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

  目前儿童乘车安全最有效的保护方式就是儿童安全座椅,能降低婴儿死亡率达70%,降低4至7岁儿童死亡率达59%。

  儿童安全座椅之厂家

  不是我不努力,只怪政策不给力

  “在接触儿童安全座椅之前,我一直以为行车安全设施都由汽车厂家提供,不知道还需要自己挑选、配备。”在对安全座椅消费者的走访中,记者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

  有多少潜在安全座椅消费者可能就这样因为信息不对称而流失,从而姑息了安全隐患?对此,汽车厂商和座椅销售商,他们都有话要说

  汽车厂商:我们其实很努力

  购车,是车主和准车主们全面接触汽车信息的第一步,在很多家长车主看来,就算不直接配备和出售儿童安全座椅,各大品牌的汽车销售也“有义务”向购车者灌输和讲解儿童行车安全方面的知识。但实际情况却是,在购车时很难从汽车厂家方面获取这方面的信息,究其原因,除了专门针对家长车主而展开培训有一定操作难度外,更多的“苦衷”是,在中国当前的车市环境下,很多国外品牌汽车都在奉行典型的中外双重标准——由于中国消费者普遍在儿童乘车安全方面意识不完善,且国家之前也没有该方面的强制法规,国内各大品牌在售车型对于儿童乘车安全方面的配置良莠不齐。甚至有资深汽车销售顾问“吐槽”道:由于中国消费者对于车辆是否配备了此类配置普遍不重视,以至于一些进口车型本来在欧美版上配有儿童安全配置,转为国产后被减少甚至去掉;而国内很多汽车厂家在为降低成本而减配时,不受大众重视的儿童安全配置更成为理所当然的“放弃首选”。

  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市场,由于各国在儿童安全座椅方面有强制性规定,汽车厂商为加强自身竞争力,除了自配安全设施规格更精益求精外,与专门的儿童安全座椅生产销售商也一直合作密切。尤其是素以严谨著称的德国,几大德系汽车品牌都将提高安全性能与安全意识视为长期服务项目,如宝马品牌就有汽车安全月活动,会聘请专业的安全教师为车主定期培训。

  相同产品飘洋过海到中国,为增强性价比竞争力而“偷工减料”,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似乎不是什么稀奇事。好在,随着近两年来国内对儿童安全的日益重视,这种情况似乎有所好转,一般中级车以上车型都配备了儿童锁、座椅安全卡口等配置,便于与正规厂商生产的安全座椅对接。各大汽车品牌也开始积极地主动出击,争取在营造品牌良知形象上占得先机。如大众汽车,当下就把“目前在中国生产的所有产品都配有国际通用的ISOFIX儿童安全座椅接口”作为一大市场宣传卖点,配合已续第五年推出的《大众安全路》宣传活动,主动强调儿童安全概念,无形中给了在此方面还不完善的竞争对手们不小的压力,如果各大汽车品牌能在此方面形成良性竞争,对于提升中国车主安全意识也确实是好事。

  至于安全配备较差的自主品牌,这番《儿童安全座椅等相关产品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出炉将对他们起到强制监督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引发整个汽车制造领域都对儿童安全提高重视,正像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杨美虹呼吁的那样:“我觉得安全座椅要以立法的方式加以推广,就跟管理酒驾一样,否则的话,作用不大。”

  座椅经销商:法律应该走在前面

  中国车主对儿童安全重视程度的提升,没有谁比销售儿童安全座椅的商家更深有体会。以德国最大婴幼儿用品的专业连锁超市BabyOne的中国店为例,据相关人员介绍,两三年前,儿童安全座椅每月销量大概只有1~2个,现在每月销量都稳定在10个以上,购买者也从以前局限范围的在中国工作生活的老外、有留洋经验的中国人,扩大到白领父母、普通车主。

  在国际市场上,儿童安全座椅早已逐渐形成品牌档次和偏重细分,如最早生产儿童安全座椅的德国STM品牌拥有最长久的群众信赖口碑,英国的Britax则是80%以上的汽车生产企业在碰撞测试中使用的品牌。这些国际品牌座椅在中国倒都可以买到,但到哪买、购买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却需花一番功夫调查才行。

  车主想买,经销商想卖,却经常存在两者对接不上的情况,表面看似乎是商家宣传力度还不够,但是以目前社会对此的关注度来看,单独拎出儿童安全座椅来做宣传营销对经销商来说又并不现实。据将BabyOne引进中国的上海富客斯实业有限公司的CEO陆强介绍,安全座椅经销商也会与汽车厂家定期展开联合活动,共同推广儿童安全意识。但是与国外两者合作的密切度相比,中国在这方面仍只是起步阶段。作为安全座椅经销商,他们对国家政策上的风吹草动比汽车厂商更为敏感和渴盼。

  而最让进口座椅经销商们头痛的,还是国内在缺乏监管下,市场上在售安全座椅的良莠不齐问题。在质量方面,儿童安全座椅市场一直鱼龙混杂,目前,国内在售的儿童安全座椅以进口产品为主,售价都比较高,低至一千多元,高的达上万元,都按生产国的规定,经过世界2~4个安全组织的认证,符合欧洲ECE R44/04汽车座椅安全标准。但同时,一些国产品牌安全座椅也在趁乱进攻市场,售价便宜,几百块钱就能买到,但是产品没有标注做过碰撞试验,连销售人员自己也对各项指标不甚了解,甚至还有几十块钱、简陋如菜篮子般的座椅在市面上销售,看着更让人胆颤。

  消费者的选择需要正确引导,质量监管的责任还是要国家来承担,所以总结这次被采访到的座椅正规经销商们众口一词:针对儿童座椅立法,请走在前面。

  世界各国关于儿童安全的强制规定和安全教育

  美国:美国法律规定4岁以下儿童乘车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如果汽车前座安装有双安全气囊,必须把儿童安全座椅安装在后座上,违者罚款100?300美元。

  加拿大:加拿大法律规定,体重在18千克以下的儿童乘车时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同样,如果汽车前座安装有双安全气囊,禁止将儿童放在前排座位,违者将被罚款。

  瑞典:瑞典早在1982年瑞典就立法,要求7岁以下儿童乘车时应备有保护儿童安全的装置,目前,瑞典这种安全装置的使用率已高达95%。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于1985年正式立法,规定儿童乘车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据澳大利亚汽车协会的调查,1985~1990年间,在遭遇车祸的儿童中,71%的儿童因正确地使用了经过安全测试的儿童汽车座椅而避免了致命伤害。

  新西兰:5岁以下孩童必需使用合适的儿童安全座椅;在有供应的情况下,5岁~7岁孩童在车内必需使用儿童束缚设备;7岁至14岁孩童必需使用安全带,如果车辆没有安装安全带,孩童必须坐在后座。

  丹麦:在丹麦,所有儿童2岁半起即开始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并被邀请加入儿童交通俱乐部;6岁起,开始在学校接受交通安全教育;8岁开始学习为实现交通安全目标所应该采取的行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

  韩国:在韩国,幼儿园、小学和特殊学校等校园主要出入口半径300米以内的道路区域是政府划定的“儿童保护区域”,集中安排警力,大力整治违章行驶、违章停车以及超速行驶等行为,保障儿童的交通安全。在保护区域内违反交通法规将受到双倍处罚。

  世界各国规定的儿童安全座椅使用对象年龄

  南非:16岁以下德国、荷兰:12岁以下意大利、法国、日本:10岁以下澳大利亚、新加坡:8岁以下瑞典:7岁以下韩国:6岁以下加拿大:5岁以下美国、以色列:4岁以下英国:3岁以下

  儿童安全座椅之消费者

  他们率先落“座”

  在当下国内,谁是儿童安全座椅的领先消费群?富豪,白领,还是有留洋经验者?实际采访下来,却发现事实与本刊记者之前的想象有所不同,经济和学历在此消费意识上并不占主导因素,那些“率先落座”的,除了对信息更敏锐外,其中不少的购买理由竟都是因为“开车时无人照料小孩”——合辙在很多人心中,安全座椅原来是“省心座椅”。

  “你用我也用”式传播

  熟悉上海本地电视节目的观众,肯定对素以亲和著称的豆豆姐姐不陌生,这位沪上知名主持人曾是丁克族的坚守者,却在37岁那年突然观念转变,诞下一个可爱女儿,享受到为人父母的喜悦与充实。早在宝贝女儿豆伢尚未出生时,豆豆姐姐就通过网购买了一个英国著名品牌Britax的安全座椅配备在自己的座驾路虎上,全力恭迎“女”驾。

  当了母亲后,豆豆姐姐在日常开车中生发出不少新感慨,自己也明显感觉到跟从前的视角大为不同。比如她所住的小区里出于安全考虑,禁止车行,以前她把车停在远处再走回家,心中还多有抱怨,现在自己有了孩子,才能切身体会到幼儿在私家车乱行的小区里玩耍的危险性,在别的小区看到人开车时,都不禁为路边的孩子捏把冷汗。

  “以前不要孩子,平常也不注意安全座椅这些东西,这还是偶然看到过朋友用的,觉得不错,就提前买了一个。”豆豆姐姐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回忆道,当初在买车时对安全座椅的接口之类并没留意过,汽车销售也没有主动介绍过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像她这样通过朋友而得知需要购买的情况相当普遍—所以这解答了本文开头的一个疑问,消费者通过什么渠道知晓儿童安全座椅?既然国家无规定,厂商无宣传,车主想加强儿童安全性,只能凭互相影响,自悟自买。

  豆豆姐姐作为在儿童和家长观众中极具知名度的明星人物,亲身应用儿童安全座椅,无形中也起到社会宣传作用,在亲朋好友之间这种你用我也用的影响,正是当下国内儿童安全意识传播的主要渠道。

  中国人更相信“人肉座椅”

  座椅买回家,安装靠个人,带孩子驱车出行本身就有千头万绪的事项要准备,何况再加上每次安全座椅的拆卸呢?

  “麻烦!”豆豆姐姐坦言:“用的时候装上,不用、坐大人的时候就拆下来,每次拆拆装装确实麻烦,所以有时候也就懒得用了。”从这一代表性心声不难见,并不是座椅买回家就等同于安全意识的提升,方便性不到位,还是容易造成消费者的使用惰性。而且时至今日,在豆豆姐姐看来,安全座椅的最大用途仍是帮着安稳好孩子,而并非主打安全——她当初就是看身边的两位朋友使用才知道安全座椅,恰巧这两位朋友都是单身妈妈,对于又要开车又要照顾孩子的她们来说,可以把宝宝安稳固定在车内的安全座椅无疑是个车上的好帮手,用豆豆姐姐的话说,安全座椅简直就是“自强不息的母亲们”的专利。所以每当她自己带孩子开车出行时,都会不嫌麻烦带上安全座椅;而当老公当司机、或保姆随行时呢?“那就抱着孩子坐。”

  抱着孩子!这是高达40%以上的家长车主选择的乘车方式,尽管国内外专家都曾反复强调过这种“人肉座椅”的危险性远高过让孩子单独乘坐,共用一根安全带反而对两个人都起不到保护作用,发生碰撞时,大人的冲击力还会施加在孩子身上,使儿童承受更大的伤害。但接受采访的绝大多数车主都像豆豆姐姐一样,不是不知道隐患,但“总觉得抱在怀里更安心”。

  这足可见,儿童安全意识不是白纸黑字写下来,就能立即深入人心,要从打破为人父母的微妙心理和传统观念上去灌输安全思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安全投资值不值?

  在本刊记者随机问到的十几名家长车主中,只有一位曾在新西兰生活工作过的母亲购买安装了儿童安全座椅,其他父母绝大多数都声称考虑过,最终没买的理由虽然各异,但买与不买这选择间,其实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除了安装繁琐、使用麻烦这方面原因,很多家长都觉得安全座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需求,只要在为数不多的乘车时间里多加注意即可,没必要专门投入。

  有人算过一笔账:儿童安全座椅根据儿童不同成长阶段,通常分为“1岁以下”、“1至4岁”、“4至11岁”三个类别,若按中档座椅的市场价2000元来算,家长仅在安全座椅上的总消费就需要6000元。在一些开着十万元上下的代步车、只偶尔接送孩子的家长心中,这个投入并不值得。而且“进口与国产性价比差异”的老生常谈问题也在此体现:进口的儿童座椅标准严格、质量可信,但动辄五六千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那图便宜买国产座椅呢?毕竟是涉及生死安全的部件,家长们又都不甘心“屈就”孩子,买质量没底的山寨座椅。更何况,一位父亲质问:“连销售员都一问三不知,谁能确定买来的座椅到底符不符合安全标准?起多大作用都不知道,买来只求个心理安慰?”

  上自厂商,下至车主,无不在对儿童安全座椅的权威标准发起呼唤。毕竟,只有对所欲购买的产品有权威保障的信心时,我们才有心思来计算和判断,安全投资到底值还是不值。

  安全座椅使用扫盲班

  目前国内在售的儿童安全座椅按照安装方法的不同,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ISO FIX固定方式:该方法主要是通过焊接于底盘上的两个锁扣将儿童安全座椅与车子固定在一起。拥有ISO FIX接口的车型会有两个接口在座椅的下方,并有“ISO FIX”标识。安装只需要购买一个有ISO FIX接头的儿童座椅,把该座椅的ISO FIX接口对准座椅上的两个接口,并检查卡扣是否锁死,最后将专用的支地杆装上即可。涉及车型:国内销售的部分中高级车配有ISO FIX接口,如东风标致408、新骐达高尔夫6、途安、马自达睿翼MINI宝马3系途锐、奔腾、新POLO、迈腾晶锐等。

  LATCH固定方式:在坐垫和椅背交接处有两个固定在座椅上的扣件,而在后座椅背上方中间的位置有一个拴带,符合LATCH系统的儿童座椅在座椅两侧和椅背上方的位置同样也有这样三个接头,只要按照相应的位置,即可把儿童座椅的接头扣进接口里。涉及车型:科鲁兹蒙迪欧致胜马自达6帝豪EC7等。

  安全带捆绑方式:目前,国内销售的很多儿童安全座椅都只支持这种方法。安装首先要确定座椅是正向还是反向安装,然后按说明书的指示,将安全带穿过儿童安全座椅,插入安全带的卡扣。涉及车型:该方法通用性较强,几乎所有配备安全带的车型都能安装这种儿童安全座椅,但有些车型可能会出现安全带不够长而无法安装的情况,尤其是某些自主品牌车型。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路宁宁)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