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针对央视报道的“海马等汽车企业和部分检测机构互相串通,共同制造虚假油耗”一事,海马发布公告称,油耗没有做假,海马的油耗和送检过程符合国家标准。
公开叫板央视让海马的股票大涨。3月18日,海马复盘,股价便由3.65元一路升至3.85元,这估计是海马上市以来遇到的最大涨幅了。
据央视报道,在吉林省的一家汽车检测中心,央视记者遇到了正在进行的海马新车油耗测试。虽然新车油耗测试的结果不好,但海马的工作人员却并不担心。一位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很多厂家为了得到想要的油耗,都会修改送检车辆发动机的数据,这样就可以让车辆的油耗降低不少。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对于央视的报道,海马集团营销管理部部长汤斯表示,经过和公司技术部门的沟通,海马汽车的油耗和检测程序都符合国家标准。汤斯还解释称,车辆的油耗检测是过程性的,在新车的研发过程中,车辆要被送去检测机构进行多次第三方检测,最后使得量产的产品油耗达到国家标准。但是对于“央视报道的内容只是新车研发过程中的某一次检测,而不是最后一次”的问题,汤斯则表示不予以评论。
其实,从报道来看,央视的证据至少证明了海马汽车在某一次检测中并未达到国家标准,但海马为什么能够否认做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国内目前并没有相关部门去监管油耗检测的结果。
根据《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管理规定》显示:对发现或有举报并经查实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将视情节严重予以处理:1、未按规定要求进行标示、粘贴的;2、未按规定要求报《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备案的;3、标示内容与备案内容不符的。
虽然工信部的规定非常详尽,但是却缺失了监管这一环。在美国,汽车油耗的监管部门是国家环保署,该部门会不定期抽检,一旦被查出做假,企业就要被处以巨额罚金。
因此,暂不论央视和海马谁对谁错,既然出了这样的事件,政府相关部门是不是该站出来,给消费者一个答案,让大家买车时更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