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讯 (鲍家翔 北京报道)
虽然仅仅是进入汽车圈儿五年的小字辈,但出于对汽车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工作之外内容的挑战,在自媒体兴起的浪潮中笔者有幸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经过一番打拼,“痴迷汽车erS”这个小小的汽车文化账号,渐渐被朋友们所熟知。账号成长的背后的几许苦乐,只有运营账号的几个小伙伴自己才能知晓。但这样的经历却成为了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很多事,只有干了才能体会。
在刚刚接触自媒体平台之初,难免有不少的憧憬和兴奋。自媒体,也就是所有的内容自己说了算,难免有些“翻身做主人”的得意。从内容的策划,到内容的撰写、发布,再到拉粉丝的媒体推广与维护,全都亲力亲为,高度的自主权让久被压抑的小伙伴们得到了释放的快感。
但快感总是稍纵即逝,很快一个最没有让人预料到的问题变得越发明显。内容,这个在“痴迷汽车erS”建立之初便以“坚持原创,内容为王”为宗旨的核心要素,成为了我们最大的困扰。
由于自媒体都是利用下班后的闲暇时光进行,每日的原创时间仅仅是回到家中的几个小时。在一天的忙碌之后,人困马乏仍然需要加班交作业,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但这样的困难毕竟只是对意志的考验,对于“erS”的小伙伴们算不了什么,咬咬牙,就能习惯。
但有一个问题却怎么也回避不了。“痴迷汽车erS”账号的主打内容仍然是汽车文化,但这些内容一方面需要知识的积累和消化,一方面需要相关汽车及文化资源的收集与调配,这些都需要时间的堆积。
此外,一篇好的文章总要经过构思、撰写、修改的过程,每日的更新让原创成员的创作从最初的满怀激情,变成了之后的疲于应付,这样的结果无疑背离了我们建立自媒体的初衷。所以我们选择停下来,总结、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开始与志同道合的自媒体同胞进行交流,发现内容的保持和更新频率的问题也是他们同样面临的困扰,通过增加更新间隔,增加原创成员,增加评论员稿件,增加转载,成为了大家克服这一问题的很多种手段。
在沟通中,我们发现大家遇到的快乐也是不尽相同的。就是自媒体平台上与粉丝的直接沟通、互动。在每日的更新过后,大家总是能够得到很多粉丝的回应与建议,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关于账号文章改如何改进。其中有积极鼓励的,也有严厉批评的,但无论是什么,都能发现其中对这个“小小媒体”的关心,而这成为了我们做自媒体的最大动力和快乐所在。
近来,传来了很多自媒体同胞的好消息,影响力越来越强,有的甚至实现了财政上的盈利。这些都是对我们莫大的鼓舞。虽然目前微博、博客、微信公共账号这些可供自媒体人生存的平台越来越多,但自媒体的“音量”仍然微弱,而自媒体微弱的原因之一便是社会对自媒体的形式仍然不十分认可,甚至加以限制。
以微信公共账号平台为例,此前的一次改版,重新划分了订阅号与服务号。虽然订阅号的门槛更低,但每天一次的推送限制,以及推送折叠,让很多账号被湮没在了茫茫账号的海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少同行采取了“微博+微信+网页”三栖全线作战的方案,以规避信息到达率不足的问题。但这中间高昂的时间与劳动成本,凸显了当前自媒体生存路上的无奈。
记得前一阵热播日剧中有句台词很受鼓舞。主角的父亲拿着自家产的可承重700公斤的超轻抗腐蚀树脂螺丝钉对主角说:“支撑日本这个国家的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螺丝钉。”
也许这个例子举得有些生僻,但笔者却很受感动。自媒体就像这些渺小的树脂螺钉,看似不起眼,却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性能特色。也许在中国的媒体大鳄眼里根本不值一提,但正是他们通过“内容至上”的原则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也许在当下看来前途未卜,但在这个以广告左右内容的媒体大背景下,这种内容为王或许即将颠覆整个媒体的生态圈,而也许就是这样的星星之火,即将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