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评论>正文

开放和放开

http://auto.sina.com.cn  2014年02月24日 08:45  大洋网-广州日报  汪云青 字号:

  关于合资公司股比放开一事,本来没有打算置喙,因为这个话题对我来说,太“高大上”了。只是最近关于这个话题的争论实在太多,从开始的众说纷纭,渐呈“放开更有利”的一面倒之势,不免心生疑惑,想求教于方家。

  汽车合资公司外方持股不得超过50%的规定,据说久为外国汽车巨头所诟病,而几个管理部门,也受到来自国外的各种压力,要求中国放开。既然这个规定这样让外方厌恶,必欲除之而后快,那么大约对中方总应该是有利的吧。没办法,如我这样的凡夫,思维总是如此简单,比不得一些提前开化了的达人方家,有国际化意识、全球化眼光,既能看到这样的规定不符合“普世价值”,让洋人很不适应,心情很不爽,实为我泱泱大国所不足取也,更能高屋建瓴地指出,保护,出不了强大的汽车工业,只有平等竞争,才能诞生真正的巨人。

  必须承认,当初设计这样的合资政策,确实有保护国内汽车工业的初衷,可问题是,中国的本土品牌真的得到保护了吗?吉利奇瑞比亚迪长城,何曾受过什么保护,不是一直在裸奔么?

  中国难道不已经是世界上最不设防的汽车市场了吗?全世界的汽车品牌还有谁没有来中国?我们政策的奇怪之处在于,一面对合资不设防,一面对内资却处处设防,李书福说,他支持放开合资股比,可是他的论据比较奇怪,他说13亿人,只允许那几个人玩,怎么能有创新呢。这个论据批评的应该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准入制度,和合资股比有几毛钱关系呢?

  中国当初的汽车合资政策设计,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广为人知的“以市场换技术”,另一个有些不足与外人道也,就是对外方做一定程度的限制,不能让外方在中国市场想干嘛干嘛,比如不能无限扩大产能,不能什么车型都引进,不能用合资的渠道卖进口的车,等等,为弱小的本土品牌保留一点市场空间。

  市场换没换到技术且不论,第二层目标,显然是没有达到,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合资公司、外国品牌已经取得绝对的优势地位,A级以上的乘用车市场,外国品牌更是几乎垄断了市场。

  当然,这并不是外方单方面努力的结果,我们的政策贡献也不小,比如一线城市的种种限行、限牌、限购,无不是对本土品牌的沉重打击,而国家财政发放的节能惠民补贴,经过不断提高门槛,本土品牌几乎全部出局,这样开放的产业政策,在全世界还能找到第二家么?

  这样一想,合资股比放不放开,倒的确也没什么好争的了,因为过去50%的持股上限,完全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反而授人以柄,不如放开拉倒。可是,如果把开放,理解为无条件的放开,那就真的好傻好天真了。合资股比放开,外资取得控股地位,最终会怎么样呢?合资公司、洋品牌,挟资金、品牌、技术、规模、渠道、人才、市场话语霸权等全方位综合优势,本土品牌,怕是“无噍类矣”。

  当然,就像宝马中国总裁安格所说,他对目前的合资公司现状很满意,没有改变股比的想法。可是,如果都没有这种想法,中国有关部门的压力又所来何自?

  也有人很有把握地说,放开无妨,因为中方如果不愿意的话,放开了,外方也控不了股。道理是这样,但,俗话说得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既然人家谋求控股,而政策又一旦松绑,办法多的是。

  所以,放开股比这事,这就像明明知道有贼惦记上了,自己还把防盗网给拆了——因为有碍观瞻。当然,可能也是基于自信——反正屋里有人看着,不过,监守自盗,或者里应外合的事,现实和历史上还少么?

扫描二维码,快速收藏新闻至手机,通过手机随时阅读。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Aeolus)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