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车记 点滴记录 车市进程
中国汽车流通市场的规范,始于4S店这种新车销售模式的引进。由于这种模式对产品、服务的高标准和高要求,日积月累已让消费者对4S店产生“价高质优”的固有印象,包括品牌二手车等在内的多种衍生业务,都是基于这种良好品牌形象的建立,这种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称之为“4S店品牌红利”。
然而有一种必须关注的现象是,随着汽车保有量增加和销量的大幅增长,以及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觉醒,新车维权事件纠纷层出不穷,4S店成为消费纠纷产生的集中地。厂家产能的提升、新车推向市场的时间缩短以及销量的增长,产品出现故障的几率和比例也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而由于终端市场4S店与消费者不对等的地位,消费者能否获得权益保障,几乎完全在于4S店的经营态度。
然而,在过去曾经被认为是消费不诚信、市场不透明以及产品“劣质低价”的二手车市场,却正在慢慢地实现着品牌形象的华丽转身。笔者粗略统计,在过去一年多被曝光和消费纠纷案例来看,新车市场的投诉量与二手车市场的投诉量呈悬殊对比,特别是深圳一些品牌二手车商已连续三年没有消费纠纷。在深圳三季度大幅增长的汽车消费投诉中,二手车消费投诉也仅占非常小的比例。
这是一种非常值得关注、值得反思的现象:为什么我们认为是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代名词的4S店,却一直纠纷缠身?而我们一直认为是消费不诚信、不透明的二手车市场,品牌车商却能做到三年无纠纷?商家也坦陈会遇到投诉,但基本上都会妥善解决且没形成纠纷,“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处理”。笔者认为,这句话就是最切中要害的答案。
4S店相对二手车车商,传统的优势在于产品质量有保证,服务有保障。由于二手车市场中老旧车型已不再是主力,流通的二手车质量也整体提升。同时,包括澳康达等在内的品牌二手车商,也先后开展了二手车的认证,带动整个行业销售产品质量控制和规范。而在服务方面,日益增多的投诉都在为4S店“高标准”这一形象减分。根据刚刚公布的深圳三季度汽车消费投诉统计显示,超过八成的投诉和纠纷来自于服务方面,因为产品质量引起的反而不足两成。
因此,当二手车行业在生存和竞争中,自发控制销售产品质量,推行不亚于新车市场标准、甚至更高于新车市场标准的服务时,两个市场在消费市场的表现就逐渐形成了对比。这宛如两个行业的“龟兔赛跑”,能坚持不断努力的才是胜者。
服务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部分4S店应当反思,继续吃“品牌红利”能撑多久?以镜为鉴,可正衣冠;以二手车市场为鉴,新车市场的服务,也到了该提高标准的时候了。
(董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