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特约评论员 蓝畔)汽车产业合资也好自主也罢,一个目的:做强做大自主品牌。若将两者对立起来,甚至认为合资毁了自主,无疑是偏执的,合资快30年了,应厘清这一概念。
很简单的事实:合资诞生于“纯”自主,合资的母体是自主,合资本身就是自主的一个发展过程、一种发展形式。
看一下近30年合资为自主所做的贡献吧。第一、为自主输血。合资创造了巨额财富,成绩突出的个别企业累积上缴利税以几千亿来计算,为中方自主事业提供了大量资金;第二、建配套体系。多年来,合资企业在中国建立了完善的配套体系,这个体系成为自主品牌发展的基石。不久前,博主采访江苏一模具公司,据该公司董事长介绍:是合资企业给了他们机会,随着技术进步,他们不仅为中国的合资厂配套,由于技术全球领先、价格优势明显,还出口到欧洲,和强大的全球同行竞争。一大批自主零部件企业,在苛刻的德、美、日标准的“鞭笞”下,已走出中国、发展壮大;第三、建研发体系。美系的上海通用、日系的广汽本田、德系的两家大众……皆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或机构),这些中心的职能不仅仅消化制造工艺,正在逐步形成整车研发能力;第四、人才的培养。从生产制造、企业管理、产品研发到营销服务等等,不夸张地说,合资企业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现代人才的摇篮。据了解,在北京、吉林等多地皆建有合资企业赞助支持的专业职校。合资为人才培养所作的贡献延伸到很广、很深的领域。
合资诞生于自主,若将其划出自主则有悖自主初衷。
无疑,汽车产业合资之路成功了。看一看今天的乘用车市场,上半年车企前十,除长城以外,皆为合资企业,销量排名前十产品皆为合资品牌。有人认为:“中方少有作为,一切成果来自于人家产品好。”否!博主曾经用半年时间追踪两款合资产品,发现大部分研发工作是在中国,由合资整车厂和其配套企业中方工程师“同步”完成的。合资的成功不是自主的陨落,恰恰相反也是自主的跨跃和成功。
为什么要自主,为的是让汽车这一关联性最强的产业拉动各行各业发展,从而拉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最终使中国更富有。自主的道路上,当我们坚持发展“纯”自主的同时,千万别忽略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合资事业。
合资成功的奥秘。博主认为:第一重要的不在产品不在技术,是独特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这些我们学了么?学会了么?吸收了么?合资企业对人的尊重,开放的合作思路……我们学了么?学会了么?吸收了么?我们常谈市场换技术,事实上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是对方“捂”得太严实不教我们,还是我们求知欲不够强?合资产品由国内外两大市场均摊研发成本,由于品牌进入中国之前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减少了营销成本……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纯”自主如果不能充分整合资源、降低各项成本,那么,何以具有更强的产品力呢。
综上所述:合资不正是精益的自主、成功的自主,是自主道路上的奇葩么?!
已经走过近30年,如何借合资之力诞生我们具全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30年,合资企业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占据主导位置、最优势的资源,其诞生、成长从而形成今天的体系着实不容易,不要轻言放开股比、甚至放弃股比,在自主前进的道路上应该珍惜、发挥、利用合资的资源。中国汽车放弃最优势资源重头再来还奢望什么自主呢?!
形成整车研发能力,并不遥远的未来,具全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可能诞生于“纯”自主,可能诞生于合资,也可能诞生于双方的合作。(点击查看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