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中国车市晴雨表的北京,2011年,被一纸限购令拦腰斩断。
在这块拥有“京”字户口的土地上,买车已不在遵循市场经济,自由买卖。在买之前,先到“大盖帽”那里求个签,求到者,雀跃,如购买彩票中奖一般。
能够摇到号,的确值得庆幸。2009年北京全年新车销售70.01万辆,到2010年就已经攀升到89.1万辆了。当时有人预测,2011年北京新车销售将突破110万辆。可谁会想到,狂奔了10年的北京车市,突然遭遇一脚“急刹车”——摇号限购,新车每年上牌总量被限定为24万辆,也就是说要有近百万的需求将被遏制。所以,不难想象“欢呼雀跃”者的大喜了。
限购后的北京车市,销量直线滑落。但鉴于北京特殊的市场地位,北京仍然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全球包括中国品牌在内,近乎上百个品牌车型在争抢这24万个市场蛋糕,市场竞争比白热化还白热化。
不可否认,限购令出台也催生了消费者购车习惯的改变。“以前打算买八万块钱车的消费者,现在至少也要买个十万块的车,毕竟摇一个号不容易。”一家自主品牌4S店的销售经理这样介绍了消费者购车的变化。消费者无疑会更多的去倾向有产品优势、品牌口碑好的车型、甚至会直接选择合资品牌。北京一家奇瑞4S店的销售经理说,该店今年1至5月新车销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三分之二,目前平均每天只能卖出一两辆车,情况大不如前。
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双向的,有人退步就会有人进步,有下滑就有增长,同时也印证了一分耕耘、一份收货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在大部分中国品牌,甚至一些合资品牌都举步维艰的趋势下,2013年,北京车市出现了另一种现象。长安轿车频频传出好消息,其市场份额不降反增。据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7月,长安轿车在北京区域共销售15272辆,同比增长122.24%。上半年北京地区汽车上牌数显示,长安轿车全系产品在自主品牌汽车中市场占有率达19.4%,位居第一,总销量领先第二名45%。2012年全年,长安轿车在北京地区就销售了13000多辆,今年有望突破26000辆。据罗瑞峰介绍,买长安轿车,90%以上是新购车用户,如果长安轿车在北京市场能够销售26000辆,那么也就意味着,在北京所有新购车用户中,长安轿车就占了十分之一。如果没有人统计,估计谁也不会相信长安轿车能够制造这样的奇迹。
长安自主轿车为何能逆势而上?他们制胜的利器是什么?
“自2011年以来,在重重压力之下,一些自主品牌汽车经销商退出撤店。当时我们没有退缩,春节之后就召开管理层会议,研究应对之策。”长安轿车在北京的第一家经销商——北京燕长风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锐锋告诉记者,他当时判断,限牌对长安轿车是好事,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走出困境。
罗锐锋的判断有他的理由,最重要的是他看到了长安轿车的研发潜力。看好长安轿车发展的,不止是燕长风。还有另一家在北京的经销商——北京新兴快马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邓兆川告诉记者,今年1~7月,他们公司5家4S店共销售长安轿车6236辆。“我认为,有多方面的因素支撑了长安轿车在北京市场创造的奇迹。”在罗锐锋看来,第一个因素就是产品力。邓兆川也赞同这一观点。好产品无疑为市场销售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挑剔的北京市场,长安轿车现有产品几乎是全面开花。逸动、CX35、悦翔、奔奔系列等属于畅销产品。邓兆川告诉记者,在新兴快马,逸动和CX35是绝对的主力,每月销量均在300辆左右。
经过近十年的投入,长安汽车的研发实力在最近两年得到释放,产品谱系越来越全,造型能力、安全性、噪声控制水平在行业内数一数二。很多媒体人士都认为,长安汽车多年自主研发已经进入了“收获季”。
有人说,长安是一批黑马,其实,熟悉长安的人都知道,长安汽车只不过是始终如一的对自主研发的坚持,北京市场的奇迹,恰恰是长安自主研发实力的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