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特约评论员 蓝畔)进口车价格高,这是事实,不只一家媒体披露:某某豪车价格竟然高出国外二倍以上……看来,价格不仅高,而且高得吓人。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信息也一体化,大家谁都知道价高,为何还有市场?
先说价格,进口车拿的真是“暴利”?不能这么看!首先,不同品牌、车型市场表现不同,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其次,车价构成分析,普遍而言利润没到离谱的程度,据某经销商介绍:到店价格已经含税,这就意味着销售店的进车成本不是裸车价,这样,个别百万豪车卖到近300万,利润就不是200%而是一倍以内,而且这是不算营销成本的毛利。另外,进口车卖价高降价幅度也最大,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另有经销商认为:进口车和国产车恰如批发店和零售店的区别,前者加价小销量大,后者加价高销量小。利润谁大谁小难说,再说,国产车不也有加价销售的么?!进口车整车下线到卖给消费者,整个过程涉及关税、消费税、增值税及车辆购置税,还有物流、营销以及因产品积压等造成的“沉没成本”……进口车身上承载的费用挺沉。不可忽略的是,其销售为“4S模式”,高额的店面投入均摊到有限的销量上也在推高车价。此外,还有各种形式的赞助、车主活动等。进口车,尤其豪华品牌爱“面子”,换一个说法:格外注重品牌形象,这方面的“代价”比人们的想象高出许多。总之,很难说进口车就是一个暴利行业,其成本、风险高出人们预想。当然,不排除高投入下商家对高利润的追逐。
据了解,目前一线城市,进口车需求暴涨。明知价高为何趋之若鹜?进口车买家,大多为富豪、企业主、顶尖收入白领等,对车价不甚敏感,更看重性能、品牌等。当然,他们也希望价格实惠一些,在商家做出一定让步的情况下,“高点”的价格也算是接受了。双方在价格的博弈中,似乎没有一边倒,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若消费者有人认,就无法阻止进口车的“暴利”。进口车,尤其豪华进口车,附着在汽车身上的文化因素具有特别的价值,这使相当一部分高端消费者吃点儿亏也想拥有,在其看来:拥有豪华车是经济实力的象征,更容易得到生意伙伴的认可。不少演艺界等人士崇尚豪车,在其看来,开什么车也是其事业成功与否的表现之一,不仅买还要换,直到拥有自己认为是“终极消费”的那一款。豪车被打上了符号,看来,买家不象有人所说的“钱多人傻”,买的原因也不排除各种形式的明降和暗降,比如,成都车展特别版MDX,排量3.7,价格由80万直降到61.8万,这样的价格还是相当具有诱惑力的;另外排量1.4T博悦卖到16.8万,和国产车的价格也差不到哪儿去。
进口车产生“溢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小众,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物以稀为贵。据了解,某豪车中国市场年销目标不足百辆。一些买家因为是这个品牌或者那个品牌的“控”,不买到手里心中总觉得痒痒,为了一份“爱”,如果经济条件许可一掷千金在所不惜。博主调查了几家进口车商,并非“富得流油”,有的甚至亏损。另外,一些品牌进口车,尤其相对低端的进口车,中外价差并不大。其实,部分小排量进口车随着其引入、国产,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中外两个市场价格相差无几,已经在打破进口车“高价链条”。种种迹象表明:“同一产品同一价格”的趋势正在向高端拓展。构建节约型汽车流通网络,进口车可不可以一定程度上丢点儿“面子”,采取并网等方式销售以降低营销成本?让百万豪车“自贬身价”与“低档”车共店销售也是件痛苦的事情。另外,注重购车养车环境、不差钱的车主的又会怎样看呢?当然,降低成本的空间肯定还是有的。
全球一体化、信息一体化的今天,市场一体化是大势所趋,高价肯定是不正常的,畸形市场背后注定存在着趋向“平衡”的强劲力量,这也解释了“暴利”进口车频频“跳水”的原因。进口车中外市场价差一定会越来越小,什么时候同一,由于车价构成复杂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消费心态的革命等等。
不必急躁也不必人为打压,相信市场的力量吧,市场或“明降”或“暗降”,会做出最合理的调节。(点击查看博客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