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胡俊峰(北京报道)
汽车业新概念:“中国品牌”被诞生了。
“中国品牌”的被诞生过程,是汽车工业中长期存在的民族意识强力推动的结果。然而,中国品牌的概念究竟意味着什么?一个由民族意识衍生出来的概念真的能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动力吗?
诚然,无论德国还是日本工业,其强大的过程中,民族意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我们却必须正视这种转化过程本身及其时代背景。真正使德日工业强大起来的,是教育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及长期精益求精的生产实践。
无论急于催生“中国品牌”概念的逻辑为何,毫无疑问的是,靠概念无法振兴中国汽车业。而在中国汽车业的水平尚无法支撑这一概念的时候,提出“中国品牌”也为时尚早。在缺少技术创新、品牌价值、工业理念等核心的前提下,只不过让“中国品牌”这一字面上承载许多内涵的词语沦为一个统计概念。
究竟什么是中国品牌?从工业的角度,我们可以将“中国”一词解构为技术、资本、产地。但也不仅仅是词语本身,应该理解为技术的持续创新能力、资本运作及管理能力、本土工艺水平。而品牌可解构为内涵丰富而富于美感的LOGO、能够使消费者得到物质及精神满足的价值、令消费者产生积极联想的印象。当中国汽车业及生产的产品具备了以上要素的时候,中国品牌自会声名鹊起。
而当下强行打出中国品牌概念使汽车业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合资品牌怎么办?也许有人认为,合资企业产品解构导致其自身被“中国品牌”理所当然地划在圈外。但价值巨大的股份、Made in China的大量产品就这样被轻易割断了与中国的联系吗?在合资企业3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恰恰找到上文提到的部分要素:资本运作及管理能力、本土工艺水平的提升,以及人才队伍、国际化思维的拓展。
无论合资品牌有何争议,我们都不该以民族概念否定之。我们可以对历史不满,却永远无法摆脱历史对我们的影响。唯一能做的是面向未来,批判地继承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
“中国品牌”概念的背后是我们的汽车人对民族汽车业弱小现状的不满。知耻而后勇,知耻使我们转变理念,但更重要的是后勇,是踏踏实实的实践。总结一句,要发展中国汽车业需要广师求益的胸怀、严谨理性的精神和兢兢业业的实干,一个狭隘的概念对工业发展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