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评论>正文

原创万花筒里的3·15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03月18日 18:09   新浪汽车  刘婧 字号:

  央视3·15晚会首次拿主流汽车企业开刀,在汽车业内引发大规模讨论。对于“8点20分发”的吐槽不绝于耳,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对节目内容本身的讨论。冷静下来看,这次晚会对汽车消费维权有诸多启示。

  新浪汽车副主任赵焕在微博里写道,一场错漏百出的315晚会,"8:20发”让打黑的央视成为最大的黑,很多微博大账号纷纷被拉下水。最该反思的,是法治与程序正义。消费者的权利不能只靠这一天,更不能靠媒体。媒体不能也无法充当法官的角色。法律缺位,程序的不正义,必然催生媒体话语权的霸权主义,暗箱操作和金钱收买。

  《半岛晨报》汽车工作室主任孟镝说,正因为“3·15”成为了一场闹剧,这场晚会对于车市的影响(包括所提及的厂家)不会太大,但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其公信力的损害不仅巨大而且深远。在这个自媒体日渐发达的时代,厂家未来注意的不是如何摆平“强势媒体”,而是真正的去关注质量问题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群众现在不仅眼睛雪亮,而且网络声音已经日渐嘹亮。

  评论员予墨在其文章中说,3·15过后,网络上讨论更多的是央视曝光背后的黑幕,到底有没有黑幕,没有证据不敢下肯定的结论。“但大多数人显然已经忽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央视曝光江淮汽车大众汽车的问题,都是有理有据且十分必要的。不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偏见,而全盘否定央视315的功绩。即使央视是因为利益而选择性曝光,其对所曝光行业的良性发展,仍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予墨写道。

  《汽车财经》余建良说,这个社会真的很难懂,央视固然存在很多问题,但现在舆论却反过来集中对准央视开火,这绝对不是正常的,好比一个品格有些许问题的人指出了一个正在作恶的恶人,而我们却只顾对前者做深刻的道德审查,对恶者则过度宽容甚至迫不及待与其站在统一阵营,中国的消费者难道真是受虐受惯了吗?

  汽车专栏作家张志勇指出,大众汽车在去年推出延长质保的措施以后,其DSG问题进入了一个静默期,媒体基本上放弃了对于大众DSG问题的关注,车主反映的问题也很难再引发社会的普遍关注,律师也已经退居幕后,质检部门对于大众汽车的相关调查也迟迟没有结论。“谁也想不到的是,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再次揭开了大众汽车的这个伤疤,大众汽车也在第一时间宣布将实施主动召回。”张志勇说。

  在为时已久的规模浩大的维权行动中,如果没有央视3·15晚会这最后一把火,维权者可能很难看到今天的成果。同样,如果没有网络媒体平台这一舆论出口的支持,维权人士及其支持者的行动可能也不会成功。

  新浪汽车评论员孙晓红在今天发表的博客文章中写道:“自从2012年3月15日前夕大众DSG动力中断故障集中爆发以来,整个汽车行业,声音不断,争论激烈。是非曲直一定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在抗争的过程中,我也有过灰心。幸亏有这些人(指维权律师等人)的支持,幸亏有各个网站编辑顶着压力发我们的稿子,否则一年多的坚持,不知道我能否坚持下来,就算坚持下来,是否还是当初的我。”

  新浪汽车评论员傅雪峰认为,相比发达国家的车主,中国的车主在汽车知识积累方面确实比较稚嫩,他们缺乏用车经验,除了比比车子的尺寸再看看车子的外观内饰,对什么车好、什么车次,难以做出明确判断。“但他们绝不是任人欺骗和愚弄的傻瓜,就现在中国汽车的普及速度,车主们的汽车知识的增长速度,比那些汽车厂商想象的要快得多。”傅雪峰说。他指出,善恶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今年有是两个厂家,明年会有更多的厂商咽下坑蒙拐骗的苦果。

  更多人呼吁,汽车消费维权不能依靠个别媒体,需要一套可执行的长效消费者权益维护机制。孟镝在其文章中说,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正义”?是依托于法律,还是依托于强权?是依托于可全民参与的监督,还是依托于“微服私访”?是依托于程序正义的法律裁决,还是依托于弄虚作假的口诛笔伐?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已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汽车三包”也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车主维权将拥有更坚实的法律依据,只要真正做到有法必依,相信车主维权的成本将大大降低,而维权手段也将法制化。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大大_Sunny)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