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2024-05-24 08:44:44 盖世汽车Gasgoo

  2024年5月23日,由盖世汽车主办的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飞速发展,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的紧密配合已成为推动其走向规模化量产的关键。同时,自动驾驶所涉及的传感器、芯片、计算平台、软件算法等核心供应商正逐步展现出更强的话语权和自主权,有力推动着传统汽车产业链向产业生态的深刻转变。由车企、核心零部件供应企业、科技企业、互联网巨头组成的汽车新业态正逐步成形。

  在此背景下,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聚焦自动驾驶核心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从人工智能、多模态感知、行泊一体、跨域融合、智驾芯片等细分领域切入,邀请主机厂、核心零部件供应企业、科技企业的多位嘉宾,为自动驾驶系统如何拉开技术差距,实现降本增效,走向规模化量产提供新思路。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本次大会特别感谢曦华科技、瑞发科、北云科技、适途科技、快克智能、知行科技等24家生态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

  中国乘用车市场简析&欢迎致辞

  2024年1-4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279万辆,同比增长31.8%,新能源的渗透率达36.3%,同比增加5.9%。

  盖世汽车CEO周晓莺谈到,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持续向好的背景下,行业更加需要关注产品的核心价值,消费升级的核心是消费者对于产品价值认同的提升,企业应当持续在技术创新、品质保证和服务体验上发力,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卓越的产品和服务。

  汽车行业当前面临着诸多技术上的新问题,同时还存在地缘政治、市场经济环境等挑战。周晓莺表示,要以更强的韧性、更开放的心态、更快的速度引领行业发展,勇敢应对市场难题。

周晓莺  | 盖世汽车CEO周晓莺  | 盖世汽车CEO

  自动驾驶市场应用及新技术展望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车企纷纷加速城市NOA技术的落地,在算法和场景表现上加大投入,头部车企逐步在旗舰及中高端车型推出高阶城市NOA功能。智驾系统解决方案成本因算法迭代加快而有所下降,标志着智驾技术正逐步实现规模化发展和成本优化。

  盖世汽车研究院高级总监王显斌介绍,随着汽车高阶功能的不断发展,域控和传感器技术正经历着飞速的增长。从供应链角度看,国内域控领域已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

  随着中央计算平台和区域控制器的应用,软硬解耦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原子化服务的新机遇,这种服务分层不仅能够优化软件架构,还能提升产品性价比,未来舱驾一体化发展将因这一技术变革而迎来更多迭代和升级机会。

王显斌|盖世汽车研究院高级总监王显斌|盖世汽车研究院高级总监

  蔚来NOP+全域全量方案

  蔚来汽车自2017年起在NT1.0平台上针对智能驾驶发力,2020年10月推出了全国首个高速领航功能,并持续更新优化智能驾驶技术,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更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

  蔚来汽车高级总监、资深算法专家、自动驾驶研发规划与控制团队负责人秦海龙介绍,NT2.0平台于2022年发布,该平台是全系标配平台,其全域、全量的概念,意味着无论用户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包括城区、高速和领航换电在内的全面功能。

  秦海龙谈到,在自动驾驶发展中,对于有图、无图的争议不断。实际上,从用户角度看,无论是否使用地图,关键在于解决地图信息与现实信息的冲突和一致性问题,实现信息的有效增量。 

秦海龙|蔚来汽车高级总监、资深算法专家、自动驾驶研发规划与控制团队负责人秦海龙|蔚来汽车高级总监、资深算法专家、自动驾驶研发规划与控制团队负责人

  TMCU-自动驾驶赛道的最佳辅助

  行业规定,具备自动驾驶和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能源车必须配备自动方向盘离手检测功能,以保证驾驶员及乘客安全。当前主要的方向盘离手检测方式包括预感应、光学感应、压力感应和电容感应。

  曦华科技市场副总经理关振源介绍,在以上几种方式中,电容感应成本低,效果好。电容感应主要依赖方向盘上的加热丝,能够产生感应电容,检测人体,但需要通过较优的算法计算。

  关振源谈到,目前曦华科技已与多家Tier1和主机厂合作设计电容HOD的对接方案,该方案既支持复用加热丝使用,也支持复用加热丝分离,能够满足不同需求。

关振源|曦华科技市场副总经理关振源|曦华科技市场副总经理

  智己汽车对智能化的探索和思考

  智己汽车成立于2020年,是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阿里巴巴共同出资成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智己汽车专注于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致力于为用户打造颠覆性的出行体验。

  智己汽车自驾中心智驾产品开发部总监徐向敏分享,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持续演进和大模型的出现,智己汽车希望将新的AI技术更好赋能到车上,并主要从三个方面思考进行战略布局。

  一是要构建战略所需的底层软硬件基础架构平台,以支撑未来不同的AI算法;二是在人驾模式下,不同的AI算法需要进行承载;三是利用AI算法在已有的平台上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徐向敏|智己汽车自驾中心智驾产品开发部总监徐向敏|智己汽车自驾中心智驾产品开发部总监

  12G HSMT Serdes赋能智驾融合感知解决方案

  随着出海趋势的增强,主机厂对Tier1、Tier2供应商的要求日益严格,尤其在知识产权、认证和品控体系方面。瑞发科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王立新介绍,自2016年起,瑞发科积极投入车载领域的研究与建设,并与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应对海外市场的挑战。

  面对行业生态需要,瑞发科以开放的态度参与政府、行业、标准组织的建设,主动发声,积极参与,承担了许多工作。

  王立新表示,瑞发科一直专注于Serdes探索,并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努力给主机厂和Tier1带来Serdes自由。

王立新|瑞发科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王立新|瑞发科联合创始人、副总裁

  跨域共享、跨域部署、跨域融合实践之路

  车内集成了许多控制器和硬件,涵盖智能驾驶、智能车控、整车感知的传感器、摄像头等。小鹏汽车智能OS研发负责人、高级专家陆羽凡认为,只有做好跨域部署、跨域共享、跨域融合,才能为用户带来极致的智能汽车、智能化体验。

  陆羽凡指出,之所以要深耕以上内容,是因为这些举措能够显著提升用户价值、客户价值以及企业价值。通过跨域共享和部署,能够降低应用开发成本,并实现便捷的软件升级;通过跨域融合,能减少硬件投入,提升软件开发效率,为上层业务赋能。

  小鹏汽车之所以在以上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是因为其一直秉承全栈自研的路线,人才结构合理,并注重技术投入和形成了客户导向扁平化的组织,持续服务用户和研发产品。

陆羽凡|小鹏汽车智能OS研发负责人、高级专家陆羽凡|小鹏汽车智能OS研发负责人、高级专家

  基于用户体验的智驾产品路线和规控技术方案

  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下,捷豹路虎于2023年对品牌进行重塑,基于揽胜(配置|询价)卫士、发现以及捷豹四大品牌组成的品牌家族,致力于打造针对不同消费者、不同细分领域,具有特色的全领域产品。

  捷豹路虎中国智能驾驶规控软件高级经理刘奇谈到,智驾系统经常出现长尾效应,大部分情况下智驾系统能够覆盖60%-70%的场景,但一些特殊的场景往往需要耗费较多时间进行探索,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场景的探索和数据探索不足,此外是对系统设计复杂度的预估不足。

  刘奇强调,必须立足于用户的实际需求与痛点,致力于提升消费者的信心,鼓励他们大胆体验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系统。同时,要从技术层面精心策划,设计出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创新方案。

刘奇|捷豹路虎中国智能驾驶规控软件高级经理刘奇|捷豹路虎中国智能驾驶规控软件高级经理

  SDV环境下基于软件在环的智驾仿真测试解决方案

  在汽车电子和汽车发展迅猛的背景下,用户对于汽车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的基础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庞大的系统需要在足够可靠的环境下根据其功能行驶,才能在确保安全的同时提升用户驾驶体验。

  dSPACE业务发展经理李雪琪介绍,对于自动驾驶测试而言,模型和场景十分关键,dSPACE有自研的ASM车辆模型库,能够几乎白盒交付给用户,用户可以看到最底层的框架搭建,也可以进行二次开发。

  ASM车辆动力学模型中所包含的车型十分丰富,如用车、卡车、商用车等,用户可以进行自由选择。除常见的交通参与物外,该模型还引入了智能驾驶员交通模型模块,能够帮助用户在新车车规测试要求中进行应用。 

李雪琪|dSPACE业务发展经理李雪琪|dSPACE业务发展经理

  “芯”势力赋能智能汽车加速发展

  当前,汽车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高端车型采用大算力芯片,新技术为客户带来极致体验;另一方面,智能化配置逐渐下探。

  黑芝麻智能芯片产品专家张松谈到,这一趋势给芯片的集成度和性价比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这一情况,黑芝麻智能研发了两大系列芯片产品,分别是A1000芯片产品家族和C1200芯片产品家族。

  张松对黑芝麻智能的A1000、C1200等芯片产品的应用场景、创新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张松|黑芝麻智能芯片产品专家张松|黑芝麻智能芯片产品专家

  众志成城,共建泊车极致体验

  近几年,自动泊车市场呈现出激烈竞争态势,超声泊车、端到端泊车等逐渐面市,泊车市场的拐点已经来临。在泊车过程中如何保证数据完整性、做到平台化等问题成为行业新的挑战。

  吉利汽车研究院智能驾驶中心泊车研发部部长、系统集成部部长胡伟龙认为,随着泊车技术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和算法趋势的转变,智能驾驶的研发将更加注重数据驱动和端到端的优化。他强调,数据不仅仅是决定算法上限的关键因素,更是推动智能驾驶技术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

  胡伟龙认为,不论是自动驾驶还是自动泊车,未来都会给交通、城市带来极大变革,甚至可能引发自动充电、自动召唤等场景的出现。

胡伟龙|吉利汽车研究院智能驾驶中心泊车研发部部长、系统集成部部长胡伟龙|吉利汽车研究院智能驾驶中心泊车研发部部长、系统集成部部长

  Mobileye SuperVision™ — 通往消费级自动驾驶汽车的桥梁

陈允香 | Mobileye 中国区业务拓展负责人陈允香 | Mobileye 中国区业务拓展负责人

  智能驾驶量产趋势探讨

  2019年,特斯拉推出高速NOA,并基于NOA方案推出了BEV、OCC等不同算法,这标志着汽车行业具备了高级别的、点到点的智能驾驶。伴随着高速NOA的出现,行业开始展开产业链的生态化协同合作。

  北汽研究总院智能网联中心专业总师林大洋谈到,NOA功能的推出标志着摄像头作为高阶智能驾驶主导方案的技术路线。早期推出NOA的车型多让每个摄像头单独做时延算法,再做后融合,其优点在于简单可复用,但信息灵敏度较低,需要大量后处理。

  林大洋介绍,北汽的城市NOA系统基于华为ADS方案打造,设计过程中除自动驾驶系统本身的冗余外,还对整车的制动、转向、通信和电源都做了冗余设计,确保单点失效时系统仍具备控车能力。

林大洋|北汽研究总院智能网联中心专业总师林大洋|北汽研究总院智能网联中心专业总师

  舱驾一体,破局至卷时刻

  当前,知行科技已与十几个品牌达成合作,量产了二十几款车型。除M1方案外,知行科技还有自研的BEV+transformer算法和自有产线。

  知行科技产品战略高级总监毛涛介绍,知行科技具备全栈自研能力,包括数据生产、感知、自研的中间件和硬件等。知行科技在德国有一个研发中心,主要服务于主机厂海外出口需求,帮助企业做出口认证。

  毛涛谈到,近年来,随着智驾装配率越来越高,消费者在购车时会更加关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这两大因素将成为重要的购车驱动因素。

毛涛|知行科技产品战略高级总监毛涛|知行科技产品战略高级总监

  面向海外市场的智能驾驶开发策略及实践

  当前国内汽车行业智能驾驶发展迅速,竞争十分激烈,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众多主机厂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智能驾驶中心、标定开发负责人张栋林谈到,海外市场高阶智驾发展较慢,给国内企业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企业在出海过程中仍需注重基础的安全性和客户体验。

  张栋林提到,上汽集团正通过传统的用户反馈、问卷调研等方式,推动产品自适应与模型自迭代,以实现基于大数据的端到端智能驾驶体验,以期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更智能、更拟人的ADAS驾乘体验,为未来的自动驾驶技术奠定坚实基础。

张栋林|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智能驾驶中心、标定开发负责人张栋林|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智能驾驶中心、标定开发负责人

  利用数据驱动的汽车人工智能 加速自动驾驶的开发

熊瑶逵 | 大众酷翼(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级经理熊瑶逵 | 大众酷翼(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级经理

  至此,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圆满结束。让我们共同期待自动驾驶技术的更多突破和精彩应用,迎接智能驾驶新时代的到来!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本文来自于盖世汽车Gasgoo)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相关车系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