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国产,能复刻特斯拉吗

雷克萨斯国产,能复刻特斯拉吗
2024-12-24 17:33:21 新浪汽车

  雷克萨斯国产化的传闻不是第一次了。

  12月24日早些时候,日媒声称雷克萨斯国产化项目已得到确认,该电动车项目由雷克萨斯独资并独立运营,争取2027年投产。当天下午,不愿具姓名的雷克萨斯负责人表示,这些报道“非官方消息,不予评论”。

  这类回复并不陌生,按照常规理解:“不直接否认就是承认”,所以,这一次有可能是真的。自2023年4月1日,曾主管雷克萨斯的佐藤恒治接任丰田社长之后,丰田与上海方面的接触就变得频繁起来。双方谈判内容没有公布,但丰田无疑期望能“对齐”上海市给予特斯拉的政策。

新社长的热衷

  5年前,特斯拉和上海达成的协议,是国产化比例+纳税总额承诺,换取廉价土地和银团低息贷款支持。独资要求当时已经不存在什么政策障碍,未纳入到谈判中。

  相比而言,雷克萨斯对资金渴求度没有那么大,至少远比不上当时的特斯拉。低成本土地使用权,换取什么样的销量、国产化率以及纳税额对赌条件,应该是谈判核心,所以不大可能一切模仿特斯拉成例。之前有消息传“谈拢了”(最近一次是今年6月),很可能是具体细节有分歧。

丰田新任社长佐藤恒治相比前任更加热衷于电动化转型丰田新任社长佐藤恒治相比前任更加热衷于电动化转型

  雷克萨斯此时推动国产化,有点出人意料。毕竟当下的外资品牌在中国大有收缩之势,无论撤离还是轻资产运营,都是被市场竞争所打垮,而非营商环境。丰田章男主政期间,一再提高雷克萨斯国产化的销量门槛。这是个伪命题,无论英菲尼迪还是讴歌,只要想国产化,都不会被纯进口阶段的销量所束缚。

  佐藤恒治比其前任,更热衷于推动向新能源的彻底转轨。从与上海接触的频次来看,表达了极大的真诚。有人推测,作为非丰田家族成员,改革是他唯一能得到“元老院”信任的KPI。考虑到所公开的丰田章男退隐原因,“丰田未能像其同行一样,及时转向,拥抱电动汽车”,更令人深思。

转型先锋雷克萨斯

  如此,雷克萨斯顺理成章成为整个丰田集团电动化转型的先锋。按照计划,雷克萨斯到2035年实现全球销售100%为纯电动汽车,并计划到2030年销售100万辆纯电动汽车。在中国、北美和欧洲市场,计划到2030年实现销售的所有车型均为纯电动汽车。

  这和中企的全面电动化路径不同。不止因为佐藤执掌过雷克萨斯,更重要的是,丰田的电动化产品,即便不考虑研产效率(其实这也是成本的一部分),BOM成本比中国对手要高很多。日企多次买中国电车(海豚(配置|询价)五菱宏光(配置|询价)极氪001(配置|询价)等)来拆,还出书售卖,想必对此有很深的认知。

  这意味着,从入门级产品开始纯电化,竞争不过中企。这一点,在丰田已经在BZ3、BZ4等车型上已经得到验证。何况,这两个车型的设计和电池供应,都依托比亚迪。如果整个研产体系无法转型并充分融入中国供应链,成本大规模压低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从利润空间更大一点的雷克萨斯开始,由整车拉动供应链转向电动,大量引入中系供应商(也包括在中国经营的博世等),若这一步实现,丰田车系更多转向电动(目前这一步的内部阻力很大),也就能顺理成章地推进。

最大战略动因

  国产化与否,在于战略思路不同。此前,雷克萨斯不做国产化,出于营销考量;现在,推动国产化,则从品牌到产品的全价值链考虑。

  当下这一诉求,客观要求丰田对中国进行更大力度的重资产投资。这和本田和日产在华的动向大相径庭。如果消息属实,丰田的战略动因究竟是什么?

  按照特斯拉的经验,利用中国超高的基建、生产效率和组织能力,利用中国充裕而活跃的人力资源,将特斯拉产品的成本压下去,以取得对美国本土、欧洲市场产品(包括油车电车)的比较优势。

  现实情况则是,特斯拉的诉求实现了一半。特斯拉中国车型,确实相比特斯拉全球成本最低,海运物流成本也比特斯拉柏林工厂生产的便宜。但因为美国政策原因,无法回流美国。

特斯拉上海工厂提供了样本但也无法全盘复制特斯拉上海工厂提供了样本但也无法全盘复制

  所以,从丰田全球运营的角度来看,雷克萨斯的最大市场也是美国。基于同样原因,上海生产的雷克萨斯电车,直接在美国取得成本优势(雷克萨斯美国生产成本相比通用福特同类工厂有绝对优势)是没戏了。理论上,美国工厂可以学到一点方法论,但作用不大。除非美国同意进口中国的电动零部件(尤其是电池)。但现在,就连电池正极前体,理论上都无法卖到美国(实际上未必)。

  因此,雷克萨斯国产化,着眼点除了中国20万辆左右的销量(本土化之后可能会扩大受众基盘),更主要是看重中国的电动化能力建设。特斯拉并未将研发放在中国,源于中国项目开始之前,特斯拉待产的产品已经有了。

  再看雷克萨斯,丰田整合了在华三个研发机构,于2023年8月成立了“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谋求在中国做真正的平台和车型研发,不再单纯指望总部给车型。如果雷克萨斯上海项目“争取”2027年投产,制约条件不会是工厂土建、设备调试之类。毕竟,特斯拉指定的承包商,用了11个月就在上海搞定了这一切。丰田也没那么天真,等着2027年自己投资的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

  2027年的时间节点,可能取决于雷克萨斯设计出在中国市场有竞争力的车型。丰田打算自己做到这一点,不但需要缩短固有的研发流程,还要最大范围内使用中国供应商的货架产品。简言之,以新车为牵引,在华组建全新的电动化供应链、并锤炼自己的平台研发团队,适应中国市场的竞争节奏。可以推知,雷克萨斯上海招募的中国设计人员,将远多于特斯拉。

  如果一切顺利,佐藤恒治心念的模块化硬件、重新设计软件平台、生产工艺的全面现代化,也将会在上海项目中落实。这些已经是中国新势力的标配,丰田需要趁此机会进行全价值链汰旧换新,这是中国项目的最大意义所在。

  该项目的掣肘,在于研发端难以提前拿出产品。对丰田而言,距离达成协议最多尚存1年左右的机会窗口,但拖得越晚,变数越大。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相关车系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