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方法


怠速行驶
开启模拟发动机声音功能
经过实测开启模拟发动机声音功能怠速行驶下,龙仔在晨风距离其15步也就是11米左右的地方听到了“异常”(电流)的声音。用他的原话说“这个距离能听出异常声,不过由于大多数行人没有听过电动车电流声,因此一般人肯定无法确认背后有台车。

关闭模拟发动机声音功能
同样测试条件下,关闭模拟发动机声音功能,晨风距行人的距离只有4步(3米)。

20km/h状态下测试
开启模拟发动机声音功能
当我们将车速提高到20km/h时,同样测试方法下等龙仔反应过来,将停车的命令传递给车内,车辆完全停止后,这段距离被缩短到了10步(7.5米)。

关闭模拟发动机声音功能
同样条件下车辆以20km/h行进时,关闭开启模拟发动机声音功能,情况更危险晨风距行人只有3步(2米)的距离。如果此时龙仔充当熊孩子横穿马路,也许一场“悲剧“就会发生。

以上的四组数据是体验者在预先知道测试内容,并竖起耳朵不考虑外界干扰音专心体验测出来的。对大多数没有接触过电动车的行人而言,再加上外界的干扰音和其他事情分心所致,真实场景下的人车之间距离只会更短。对骑车的行人而言,两车相对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危险系数则会更大。

城市道路实际测试
毕竟模拟测试获得的只是理论数据,这些结果肯定与实际情况有出入。为此我们决定将车辆开入城区道路,看看真实情况下行人对电动车的反应,测试中我们多次面临图上这样的情况,前方的“驾驶员及乘客”对我们的出现毫无察觉,即便我们开启模拟发动机声音功能。
当试图超过他们时,我们总会昧着良心下意识的轻按一声喇叭,虽然在市区内鸣笛是违规的,但为了双方的安全我们只能这样做。

通过这次测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模拟发动机声音功能在城市低速行进中效果明显,对电动车而言这项功能能帮助行人更早的感知车辆的存在。希望这项配置未来能做为标配出现在国内电动车上,欧盟已经立法,国内的大佬们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
2.从体验数据上看电动车在怠速及低速下安静的程度足以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杀手”。
3.对行人而言,未来几年中我们在路上行走时更要留意身边的电动车,在过马路或抄近路横穿马路时要时刻注意来自身后的危险,确认没有危险后再行动总归没什么坏处,虽然类似的安全常识已是老生常谈。一句话总结,命是自己的,自己要对自己好点。
4.如果你驾驶的是一辆纯电动车那么恭喜您,您在体验节能环保并为减少雾霾做贡献的时候,肩负的行车责任也更大,起码现阶段行人无法有效辨识电流声的情况下是这样的。这就要求司机在日常用车时更需要文明驾驶,对他人安全负责的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
5.凡事都具备两面性,不同视角下得到的答案或许是相对的,电动车安静的发动机舱对车内乘员或许是件好事,但对车外的行人却存在诸多潜在的危险。未来,如何让发动机模拟系统在两种需求中获得平衡将是所有电动车企业面临的问题。
閺傜増姘拃锔俱仛閿涙矮鎹㈡担鏇熸暪鐠愬綊顣╁ù瀣兊缁併劋绱伴崨妯肩搼楠炲灝鎲¢惃鍡曡礋鐠囧牓鐛ラ敍宀冾嚞閸曞じ绗傝ぐ鎿勭磼閻愮懓鍤潻娑樺弳鐠囷附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