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携手供应商的成功之路
从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诞生至今已过去整整30年,这期间,关于“合资”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意义的讨论从未间断。“合资”究竟带来了什么?是全球同步的产品、先进的技术,还是仅仅“赚走了95%的利润”?其实,单纯讨论“合资”的得失未必能够得出一个十分明确的结论,因此我们不妨将眼界扩展一些。这30年,随着众多汽车合资企业的建立,一大批本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迅速发展。从2008年到2012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规模从9 481亿元增长到2.3万亿元,增幅达143%。透过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也许我们能够发现“合资”的真正意义。因此,日前本刊记者走访了位于佛山、上海和长春的几家一汽-大众供应商。
站在世界前列
80年代初创于温州的科博达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博达”)起先只是生产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小电器和五金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90年代末,看到汽车市场未来前景的科博达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汽车电子、汽车电器和发动机部件等高附加值业务,并在1998年顺利成为一汽-大众的电阻器供应商。富于创新精神的科博达并不甘于只生产一成不变的产品,因此建立了一支颇具实力的研发队伍,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前沿技术跟踪与建立预研开发体系,不仅先后为一汽-大众供应了自主研发的HID镇流器(打破国外垄断)、逆变器等高技术产品,更成为一汽-大众供应商体系中唯一能够与德国大众和奥迪同步开发汽车电子产品的中国本土供应商。目前,科博达正在与德国奥迪合作开发下一代奥迪车型的LED前大灯,其将由56颗LED灯组成一个矩阵式“光幕”,通过控制器自适应调节灯光,具有安全、节能、响应迅速等特点。
与电子类企业相比,机加工企业往往给人以“傻大笨粗”的印象,但吉林省通用(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吉林通用”)正努力使自身变得“更轻”。有数据显示,车辆每减轻1 kg重量,燃油消耗每年可节省20 L以上。因此,吉林通用以减重为切入点,提出了“建立全球汽车零部件轻量化研发和生产基地”的目标。当前,汽车轻量化主要有4个途径:高强度钢、塑料、碳纤维和铝。其中,铝是目前最佳的选择,因为它既没有前三者在性能和工艺上的缺点,性价比又相对较高。但是,在铝毛坯及某些铝加工工艺上,国内尚属空白。不过这并没有难倒吉林通用,在一汽-大众和德国奥迪的指导下,吉林通用通过先后并购德国凯撒、德国洪泽尔和法国C2FT公司,全面掌握了铝铸、铝锻和铝铸锻工艺。同时,吉林通用还在德国成立了研发中心,网罗了一大批世界顶尖的铝加工人才,从而使自身在车辆轻量化方面成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吉林通用的未来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及中高端汽车企业的核心产品开发商。
引领与携手
上述这两家企业其实有一些共同点,一是均已在相关技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另一点是两者都抓住了一汽-大众国产化的契机。它们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得益于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但与一汽-大众的合作无疑是包括上述两家企业在内很多本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驶上发展“快车道”的拐点。
可以说,目前,一汽-大众与旗下的供应商并非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成为了合作共赢的伙伴。“在进行试模工作时,一汽-大众采购部、质保部和产品部的相关人员全程跟踪,为模具的制造和转移保驾护航。当在试模过程中出现产品匹配问题时,一汽-大众的工程师一遍遍仔细检查产品图纸、核实基础数据,并与模具数据进行对比,最终制定出解决方案,保证了模具的按期转移。同时,自佛山项目启动以来,一汽-大众还先后在佛山组织了两次Formel Q7(供应商质量能力提升)培训,从而帮助我们有效提升了自身的体系能力。一汽-大众在我们眼中,既是客户、更是朋友与伙伴”。长春一汽富维东阳汽车塑料零部件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总经理张海滨在谈到与一汽-大众的合作时深有感触地说。目前,在供应商采购方面,一汽-大众正逐渐由业务导向向战略导向转变,通过扶持、引导、合作,建立全生命周期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打造核心供应商,最终实现共赢。
众所周知,没有先进、可靠的零部件就无法制造出性能出众、质量过硬的产品,因此,如果要说这30年“合资”的意义究竟在哪里,那么首先就是伴随合资企业的建立,尤其是像一汽-大众这种采购体系相对开放的合资企业国产化的加速以及自主研发的稳步推进,一大批本土零部件企业获得了迅速成长的契机。其中,很多企业已经从当初单纯的模仿走向了全球同步开发与创新,有些甚至已经能够与国际零部件巨头分庭抗礼。而这些企业在掌握核心技术之后又反过来推动了自主产品的进步,例如此次采访中有几家企业就为红旗轿车提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零部件。因此,扶植与培养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既保证了自身产品的竞争力,更推动了国内汽车行业的进步,这既是一汽-大众的成功之路,亦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