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交通>正文

北京治堵方案出台近百日 拥堵未见明显缓解

http://auto.sina.com.cn   2011年03月28日 11:44   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自去年12月23日北京市公布治堵方案至今,已近百日,控制小客车增量、改善轨道交通接驳方式等已陆续进入操作阶段。治堵措施成效如何?公众感受怎样?人民网于近日推出“北京治堵措施体验”系列报道,堵车状况缓解效果有限、公共交通接驳仍不够便利、不文明交通加剧交通拥堵,成为不少居民的共同感受。专家认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提升公交出行的便捷、舒适度,是“治堵”根本之计。

  “没有感到堵车明显缓解”

  【体验】开车上下班的冯小姐每天都要经过东三环。她说,新政实施后,还没有感受到堵车状况有明显缓解,仍然是“早上堵在京广桥,下班塞在双井桥”。她认为,一些公交车站位置距离立交桥出入口太近,是导致车辆聚集拥堵的重要原因。她期待未来可以在这一问题上有所改进。

  【专家点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郑实说,今年北京小客车增量控制在24万辆,只是2010年汽车销量的三成,但年增24万辆的速度其实并不算低。一般来说,当汽车增速低于道路建设发展的时候,“治堵”成效才会明显。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也认为,在汽车存量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拥堵治本还需另谋他法,如在完善城市规划、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增加交通建设尤其是公交投入、改善自行车及步行出行条件以及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下功夫,恐怕才是拥堵治本之法。

  “时间浪费在接驳上很心疼”

  【体验】家住丰台区的陈小姐在中关村的一家科技公司上班,乘坐地铁是其主要出行工具。但陈小姐发现,从家到地铁站的这段路在早晚高峰时常常塞车,虽然地铁方便快捷,但浪费在接驳上的时间也让人心疼。

  【专家点评】尽管发展公共交通已经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共识,但公共交通发展现状显然与这一目标仍有距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兴国指出,地铁站点相距远、自行车存放不便、出租车打不着,是目前很多上班族面临的出行难题。

  郑实建议,今后要继续加大对地铁、公交的投入,尤其是在需求量大、流量集中的公共交通领域,保证运力能够满足人们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并且要加大对换乘区域的设施建设,使人们在转乘中更方便、快捷。

  也有专家表示,迅猛增长的人口超出了城市的承受能力,政府对于公共交通的投入满足不了人口带来的需求增长,也是拥堵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对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道路交通安全教研室主任刘建军指出,今后在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两方面都应加强。

  “不文明交通让道路更拥堵”

  【体验】出租车司机老刘反映,一些偏远的地铁站点还有抢活的黑车司机,常常视红绿灯如无物,严重扰乱正常的交通秩序。而路面上行人抢行、小汽车司机强行并线等行为,也让本就行驶缓慢的路段更为拥挤。他期待在新政的实施过程中,能够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加强对不文明交通行为的规范。

  【专家点评】作为出行者本身也应提高素质,养成良好的出行秩序,尽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交通拥堵。社会也应该积极倡导健康低碳的出行方式,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刘建军表示。

  启动价格杠杆也是北京治堵对策之一,“研究制定征收重点路段拥堵费”被写入新政之中;今年4月1日起,北京将上调部分区域停车收费价格。为此,刘建军强调,启动价格杠杆来解决交通拥堵,应防止“一刀切”,避免措施制定不当,导致“仅仅为某一部分人提供出行便利”。 (人民网记者贾玥、曹华)

  治堵,还有什么招

  对话人:记者 黄庆畅 编辑 苗 苗

  堵车,已不再是大城市的“特色”,不少中小城市也加入了堵车行列。可以预料的是,堵车将会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因此,“缓堵”,无疑是一个事关民生、提升人们幸福指数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课题。

  那么,对于缓解交通拥堵,用了什么招?还有哪些新招可使呢?

  一问:

  全是车多惹的祸?

  编辑:说起城市交通拥堵,不少人的第一反应会是:“车多了,能不堵吗?”造成城市拥堵的根本原因是汽车数量的增长吗?

  记者:汽车数量的增加,加剧了城市中车与路的矛盾,的确是造成城市拥堵的重要原因。

  据相关部门统计,1980年至2010年的30年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由208万辆增加到20706万辆,增长了近100倍,而同期全国城市道路通车里程仅增长约10倍。车与路的矛盾可见一斑。机动车在城市日常通勤出行中使用频率较高,造成道路流量饱和,交通系统运行脆弱。再遇上恶劣天气、道路施工、突发事件等外部因素,还极易造成区域性交通拥堵。

  而现有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未充分考虑交通需求,导致交通分布不均衡,也加剧了交通拥堵的发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积和人口扩张越发突出,城市、土地、产业与交通等方面规划不协调的问题日趋凸显。“摊大饼”的城市发展形态以及单一的城市功能区,不仅创造出巨大交通需求,而且大量日常交通出行需要通过市中心,造成中心区流量集中,潮汐交通现象明显,交通分布极不平衡。

  “宁愿堵在自己车里,也比来回在公交车里强。”这是部分不愿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者的想法。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出行和路网结构不合理,公交覆盖率低、换乘不便、车辆拥挤、准点性差等问题较为突出,更多居民选择私人开车出行。

  此外,部分道路交通组织不够科学、违法停车因素干扰大、路面管控警力不足、执法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等管理性因素也不容忽视。

  二问:

  治堵使了哪些招?

  编辑:针对交通拥堵,目前国内各城市相应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呢?

  记者: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公众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部门的工作力度也越来越大。去年12月23日,北京市政府推出了缓解交通拥堵的28项措施,涉及加大交通供给、实施需求管理和总量调控限行等各方面。杭州、常州等地积极推进快速公交系统建设,有效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沈阳、重庆等地实行错时上下班措施,避免了高峰时段的过度拥堵。成都等地实行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解决中心区和繁华地区交通流过于集中问题。

  而2005年公安部等6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确立了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目前,全国有231个城市陆续开设公交专用道1230多条,港湾式公交站设置率达到20%;20多个城市建设了快速公交系统;公交分担率逐年上升,北京、上海、大连、深圳等大城市达到40%左右;公交平均运行时速达到20公里。

  2010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完善公共停车场停车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制订建设项目停车设施配建标准等10个方面的意见,通过政策引导,着力解决因停车设施总量严重不足、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和停车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停车难、交通拥堵等问题。

  城市发展到今天,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没有“灵丹妙药”,也不能立竿见影、药到病除。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在一段时间里,无疑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所面临的一项民生课题。

  三问:

  未来发力在何处?

  编辑:不少人都将发展公共交通作为缓堵重要发力点,公共交通进一步改善空间在哪儿?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治本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又是什么?

  记者:缓堵最有效的办法,是尽可能减少交通流量。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关宏志表示,城市规划建设应充分考虑交通需求和交通发展,建设多中心分散组团的城市结构,避免交通过于集中。应注意协调好土地利用与产业布局、居住配置的关系,分散商业网点和工作网点,促进工业、居住用地规划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均衡,方便群众就近工作、居住和生活,减少交通需求总量。

  要创造条件鼓励群众换乘公共交通出行,减少个体交通。比如,北京市增设了直达家门口的区域短途“微循环”线路,开通“袖珍公交”,扩大公交覆盖面,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交通控制技术有一定研究的北京市民官阳建议,应积极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架、BRT和常规公交为主体,自行车、步行为主要补充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并建设完善停车换乘系统,不断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扩大公交覆盖面,提高准点率,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有调查显示,在造成北京交通拥堵的各种因素中,机动车超速行驶、未按规定让行、逆向行驶、违法会车等不文明行为的比例占30%左右。特别在交通高峰时段、点段,不文明行为造成车辆在路上停留1分钟,至少就会导致后面1公里的道路拥堵。对不文明交通行为的规范,也是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方面。3月17日,中央文明办、公安部联合部署,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2010年初,中央文明办、公安部联合部署实施为期3年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今年已进入第二个年头。通过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增强驾驶人文明守法意识、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改善安全环境也显得尤为重要。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DOVE)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