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过渡方案 广州交通流量可增50%
本报讯 (记者王灿彬)“如果采用我们的中期过渡方案(《广州路面交通改进方案》简称),车流通行量可以增长50%,而尽量不增加多少投资。”在中山大学一座环境优美的咖啡厅里,中山大学岭南创业与投资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副会长关毅平静地对本报记者,“我们已经将方案送到交委,他们对这个方案也很感兴趣,未来的交通治理也会采用其中的一些提法。”
效果:过渡方案可增加50%的通行量
方案为未来设计两种途径:一种是过渡方案,另外一种是最终方案。按照协会的分析,最终方案甚至可以使得交通流量增加三倍,但投资太大,关毅对过渡方案更为感兴趣,因为所要调整的道路资源不多就能减少现有路面的影响,投资也很少,较易被相关部门所采纳。关毅称:“其实,广州的交通出行终极解决方案在于轨道交通,因为它不占用地面道路资源。”
过渡性方案也提出了多条过渡性措施,主要是采取用新的交通法则如“禁止随意切(行车)线换道”、“设立车辆切(行车)线允许区域”“禁止超车”等规范司机行车行为。
方案最为看重的是实行可调整的智能红绿灯管理。以干道与支路的十字路口为例,在一般时间,红绿灯对道路进行普通管理;在繁忙的时间段,如傍晚5时至7时,红绿灯对不同的道路实行差异性的管理,干道和支路的绿灯时间不对等,延长干道绿灯时间,压缩支路绿灯时间,减少行人绿灯频率,将道路资源分配给交通压力更大的干道,同时又控制支路对干道的流入压力,但代价是给行人、支路车辆带来不便。这种措施也适用于内环路出口,以尽量保证内环出口的畅顺。“红绿灯彻底地破坏了车流的平衡态,导致车流在时间、空间、密度的严重不均衡,以大幅降低道路的交通承载能力为代价,是一种不科学的管理方法。”关毅说。
另外一个改进就是十字路口中心禁停,这是西方国家的一个管理经验。在路口中心地带划出“禁停”区,任何车辆不论何种原因,在区内车速降至0,将被处以重罚,目的是防止因单方向车流的拥堵而造成所有道路的全面堵塞。宁堵支路,不堵干道,宁堵干道,不堵十字路口;此外,还有建造人行隧道(或天桥),全面取消主干道人行斑马线,释放行人的路面使用资源。
案例:客村立交效率为何远高于天河立交
天河立交和客村立交为广州市民所熟知,两者在结构上属于同一种类型。这种结构的两条直行高架桥(隧道)是高速路,而圆环是低速路。它的短板在于圆环这层,相对更容易发生拥堵。所以,要实现立交的流畅就是要使圆环保持流畅。从理论上讲,两个立交的交通表现应该相似。但事实上,客村立交的交通状况要明显好于天河立交。在大部分情况下,客村立交应付当前的交通压力游刃有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但协会成员实地的观察,发现除了天河立交的交通流量压力略大一些外,一些细节使两者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率。
天河立交附近在很短的距离之内有多重的交通红绿灯,甚至在立交桥圆环中间还设置了交通红绿灯,而客村立交周围的交通红绿灯离桥较远,正是这多重的交通红绿灯使得天河立交的效率严重下降。通过对客村立交实际运行的观察,天河立交多重的交通红绿灯是不必要的,可以简化;此外,天河立交的两条直行方向高架桥的使用率偏低,很多车辆是通过圆环完成直行通过路口的。协会还认为,高架桥的引桥过长,虽然美观,但实用性却大打折扣,导致部分直行车辆只能无奈选择走圆环。
名词解释:车速与汽车通过量分析
单车道道路单位时间内,平衡态车流通过的车辆数量由以下公式决定:
汽车通行量=车流车速/(车长+合理车距)
我们称这时的汽车通行量是在该车速下,车道的额定通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