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特定时期,在这样一场重大转换、重大考验面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责无旁贷地率先垂范、激流勇进,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领跑者,他们反映的不仅是企业的经验业绩,更是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建设带来的长久生命力。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16第三届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论坛”,与众多意见领袖共同分享新形势下的现状与问题、机遇和挑战,探寻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新生态和商业新逻辑。以下为前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先生演讲:
很高兴参加这个论坛。刚才从主题演讲到专家对话,听了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受到很多启发。有一些观点我认为对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有些个人的看法。
第一,我想讲一个中国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这个方向,现在看来还是正确的。
政府力度是很大的,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其实全球兴起新能源汽车发展这件事,当时的考虑恐怕主要是针对燃油的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最早提出来这个。
我想对中国来说,恐怕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我们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主攻方向。有人说通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实现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现在看来,恐怕还有一个因素,新能源汽车可能是今后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一个基础。如果这些东西我们没有推进,随着汽车产业全球性变革的发展,中国还要被落下。所以中国在支持力度上确实是比较大的。
我记得前年去欧盟和相关的欧盟成员国和欧盟总部讨论新能源汽车合作的时候,他们就提到中国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这个政策,他们很羡慕。我们这些政策是合规的,由于欧盟各国财政跟欧盟不统一,最后没有实现。在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各有关企业非常努力,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确实成效还是显著的。
一个就是总量上,中国是其他国家加起来的总和。现在全球的销售量,我们占一半。第二个,以前我们在争夺的时候,往往是我们集中度不高,好多企业加起来的凑起来的,国外是几大企业就撑起了这个份额。现在我们的状况,一个就是前十家企业中国有好几家,还有就是车型,我们有些明星车型,大概有四个,十月份有四个进入世界前十家,确实我们水平提高。另外大家注意主要都是自主品牌的。
第二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确实是任重道远。
包括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当中,比如安全的问题,基础设施的问题,成本的问题等等,总的来说,用户的体验和传统汽车没法比。这些问题有些在解决过程当中,有的解决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问题还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发展,我非常赞同王秉刚主任讲到的一个观点,咱们国家新能源汽发展到底走到哪一步了,大致和别的产业一样,我们确实没有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应该还是处于培育期或者导入期,这个定位我觉得一定要看准,要判断准,否则对以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对政策的制定可能会误导。
第三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王主任今天讲到说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最终会优于传统燃油汽车,这句话我自己是相信的。正因为这一点,我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有信心的。
但是确实要持之以恒去推动,到底下一步要重点做什么样的一些事情,个人认为是创新驱动!
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恐怕今天大家走过来可能知道,我们当年发展新能源汽车,很大的程度就是改装车。然后才开始有了自己全新设计的车,然后再下一步才是我们的车让用户体验到并不比传统车差,所以我认为抓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新能源汽车整车品质的提升。这个要作为一个牵引,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这个请大家还是要注意,别忘了。
第二个就是以动力电池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的发展,这个是基础。说实话,新能源汽车到底能走多远还是靠电池等关键零部件,而电池这些年说老实话,研究是非常活跃的,全球,经常听到有人报道有重大突破,但是过些年还是那样。但是不能回避的是,确实创新是非常活跃的,坚持下去,肯定会有大的突破。中国一定要跟上,绝不能够搞了半天,最后还是去买外国的。大家一定要注意。
第三个,就是在政策上,正因为我们所处的阶段还处于培育期,政策的支持还不能放掉。但是一个产业要能够真正做起来,靠补贴,完全靠国家政策支持是不可以的,所以我们今后可能政策要与时俱进,要做一些调整。比如现在提出来可不可以搞新能源汽车的积分,跟传统燃油汽车指标挂钩,让汽车企业不断的提高新能源汽车,不断提高节油的水平。总之,政策可能要做一些调整。主要的还是能够从培育期,政府的支持作为动力,到快速成长期,市场作为主要的动力,来加快这个过渡的过程。
最后说一句,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徐志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