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德地图发布《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46个主要城市中有40个城市有不同程度的加重趋势,其中石家庄拥堵延时指数上升16.1%,全国拥堵加重最明显。而6个下降的城市中,杭州拥堵缓解幅度最大,拥堵延时指数下降19.9%。此外,北京该季度内成功摘掉“首堵”的帽子,仅排在榜单第三位。哈尔滨、济南等二线城市后来居上,占据拥堵榜单前两名。
数据显示,目前在一线城市中,七成以上的车主选择驾驶经济型用车(20万元以下);而豪华高档车(40万元以上)则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华南三个区域,其中香港、三亚和呼和浩特是全国高档车占比最多的三个城市。
另一方面,作为日常出行的重要补充,拼车的形式正被越来越多人接受。以北京为例,工作日出行高峰期间,拼车需求呈现明显的集中提升态势,并在每日14点左右达到最大值。对于日益拥堵的道路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信号。据统计,若充分发挥拼车的共享资源作用,每年出租车出行总里程将减少1.11亿公里。
浙江豪车遍地 一线城市偏爱经济车
报告显示,在城市高档车占比排行榜中,香港高居首位,浙江省则有4个城市同时上榜,而首都北京仅以第十名的成绩勉强入榜。
除此之外,海南,由于近年来吸引大批投资、旅游人涌入,高档车比例同样很高;拥有“乳都”之称的呼和浩特,以及矿产资源丰富的鄂尔多斯同样也是高档车的聚集地;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高档车比例同样很高。
而印象中消费能力更强的一线城市,真实数据却与预期存在出入——超七成车主选择经济型用车。其中深圳占比最高,经济型用车出行比例达78.1%。
豪车车主画像:爱购物 重休闲 不避堵
伴随座驾的价格差异,车主们在出行目的上也呈现出不同偏好。根据报告,除最基础的出行功能外,在购物、住宿、餐饮、休闲等场景下,相比其他价位车型,高档车亮相比例最高;而在以工作为目的的出行中,经济型用车使用比例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车主中,高档车车主最容易开上拥堵道路,这或许与其不经常使用躲避拥堵相关功能有关。相比之下,经济型用车经过拥堵道路的比例最低。
北京车主最“文明” 上海车主爱“飙车”
对比导航中经过拥堵路段的比例,一线城市中北京车主最为辛苦,行程中经过的拥堵道路占比最高;而上海车主最“幸福”,所走拥堵道路相对最少。
虽然面对最多拥堵路段,但在一线城市驾驶行为评分中,北京车主得到90.6分,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最“文明”车主;而上海车主则在本次评分中垫底,平均一次导航中就会出现0.85次超速行为。
另外,上海也是一线城市中最易偏航的城市,平均每次导航偏航1.34次;而最爱绕路的城市则是广州,驾驶中的非直线系数为1.80,这与城市的地理结构和路网分布关系较大。
北京拼车潜力大:每年少走1.11亿公里
随着互联网约车服务的持续发展,拼车出行的需求也愈发受到关注。高德地图联合清华-戴姆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分析北京超809万次出行数据显示,大量出行需求出现重合,存在拼车潜力。以北京市6.6万辆出租车为例,如能够充分满足拼车需求,每年出租车行驶总里程可减少约1.11亿公里。
同时,随时段不同,工作日长距离拼车的潜在需求变化较大,如北京呈现出明显的“三峰”趋势——早高峰(8点到10点)、午高峰(13点到15点)和夜高峰(21点到22点)。其中早高峰和午高峰拼车需求更为突出,并在14点左右达到需求最大值。
从路途长短来看,2-6公里的中短途出行,是潜在拼车需求最集中的区域,占总体需求的一半以上(54%)。根据这一数据,在未来拼车相关政策的制定中,可依据距离制定不同的拼车策略,提供精细化拼车服务。
另一方面,等待时间是能否成功拼车的关键因素。当等待时间低于15分钟,拼车需求会随时间延长迅速增加;但当等待超过15分钟后,需求增长趋势减缓。这即是说,15分钟是用户拼车等待时间的临界值。
责任编辑:刘万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