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人士曝出,滴滴自己买了100台奔驰E180L,准备建立自营专车体系。无独有偶,几乎在同一时间,也有媒体曝出Uber也正计划将自己采购车辆的消息。
一石激起千层浪。但这已经不是滴滴第一次采购车辆建立自营专车体系了,滴滴此前已经与很多地方租赁公司合作,同时还在4月份推出了“伙伴创业计划”。有业内人士甚至指出,滴滴、Uber在专车领域目前的C2C玩法只是过渡,未来B2C的自营专车模式将是滴滴、Uber的最终归宿。
那么,滴滴、Uber为什么要自购车辆做专车?真正的专车平台未来又会往什么方向发展?
为什么自购车辆做专车?
随着滴滴、Uber纷纷自己采购车辆做专车服务的动作浮出水面,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什么原本专车C2C模式中的巨头玩家也开始倾向于B2C了?在笔者看来,C2C玩法做不到的三点要素值得一提。
第一、服务质量的统一性;
目前,在各平台技术能力处于伯仲之间时,大家的技术往往都能解决包括派单机制、接单时间、车辆分配等大多数问题。不过,专车之所以是专车,拼的要素除了车辆硬件本身外,更多在于服务,而服务的主体是人,这是技术所触及不到的领域。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在被乐视收购后,易到用车的订单量出现了增长,但同时投诉声不断,主要集中在司机的服务不到位上,包括用户上车前的沟通和用户上车后的服务细节。无疑,这是人的要素。
值得注意的是,人的要素是B2C专车平台的专长。由于直接拥有车辆,B2C专车平台上的专车司机均是受雇员工,需要接受平台统一的培训,上下车开门、礼貌用语、帮忙拿行李,处处是细节。相对来说,C2C专车平台上的司机由于相对松散,服务质量更容易参差不齐。
第二、数据搜集的丰富性;
毫无疑问的是,出行数据是大数据时代里最有价值的金矿之一,而在全新的DT时代,几乎所有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新商业都可以归结为数据生意。因此,通过专车挖掘出行数据,被所有专车平台寄予了提升服务并发掘衍生价值的期望。
目前,C2C模式下的数据搜集主要靠司机的手机,而B2C模式由于控制车辆,搜集方式主要依靠车载OBD设备+手机。以神州专车为例,神州专车目前拥有近4万辆专车、5万名司机,该平台每辆车均安装了OBD设备,OBD成了一个远程管理司机、监测车辆状况的“黑匣子”。
相比单纯的手机搜集数据而言,OBD在采集目的地信息、车辆行驶轨迹等信息时,信息的丰富度更高例如基于CAN总线的数据,车速、各种温度、轮速、发动机扭矩、油门、制动踏板等信息;又例如与车厂达成协议后的控制器内部数据等等。另外,OBD搜集数据还比手机更稳定,不会受到司机主观意愿的影响。
第三、整体玩法的掌控性;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专车C2C模式下,平台与司机往往呈现出弱关联性,即司机随平台的变化而变化,游离性较强。例如,在Uber巨额投入占领市场阶段,原本滴滴专车平台上的司机资源会因补贴收益更大等原因主动向Uber平台流动,而这种流动可能会在平台与平台间多次发生,并且也随时存在司机因个体原因流出平台的可能性。
无疑,这种流动性会导致司机对平台的归属感不强,并进一步导致服务质量的降低。或许,对于快车这类代步属性更强的产品来说,服务质量提升或下降对用户选择的影响有限,但在更细分的专车领域,缺少了服务无疑缺少了根基,并直接影响平台的整体口碑。
因此,就专车领域而言,C2C模式下的平台与司机关系,之于平台而言,往往存在整体玩法掌控性的隐患。
转型B2C模式后的格局会怎样?
从上述三个因素看,滴滴、Uber逐渐将旗下专车业务向B2C模式转移存在合理性。
在一位专车领域的业内人士看来,专车市场是约车平台上一项非常细分的服务,相对费用更高、用户群更集中,对服务的要求更高,因此确实非常适合以平台自营的模式做,且自营专车对平台的收益无疑优于目前C2C专车模式下对平台的收益。
有意思的是,神州专车自成立之初就主打B2C模式,尽管一直被C2C模式的玩家诟病为重资产模式,不符合趋势,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神州专车主打的自营专车玩法似乎在形态上更接近未来专车模式的模样。
目前,滴滴和Uber两个平台均有较为充裕的资金完成专车车辆的配置,因此其逐渐甚至完全转型B2C自营专车模式并非没有可能。那么,假设滴滴、Uber真正转向B2C自营专车后,专车市场的格局会怎样?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滴滴、Uber如果真的转型自营专车玩法,会对目前的专车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具体市场接受程度还很难说。主要存在两个因素:
一方面,自身问题待解救。滴滴、Uber重于线上,缺乏做重运营的基因,转型B2C之后虽然车辆不是问题,但高素质司机的招募和培训有一定隐患,且原有C2C平台的专车司机资源会大规模流失;
另一方面,竞争对手强大。目前,神州专车在B2C自营专车领域深耕已经很久,对线下重运营玩法研究透彻,拥有超过4万辆专车、5万名司机的资源,且这5万名司机均训练接受了系统性培训。从目前的用户口碑来看,神州专车的服务质量在所有专车产品中也数一数二。
因此,综合来看,滴滴、Uber开始组建自营专车体系,虽然进一步明确了专车B2C模式玩法的正确性,但二者想要把这条路真正走通,需要经历的考验依然很多。
责任编辑:徐志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