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新浪首页 > 新浪汽车 > 汽车轮胎专家问答专题 > 正文

米其林控股70% 国产名牌回力不复存在?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5月16日 10:25 经济日报

  米其林与上轮的合资几经曲折终于尘埃落定,米其林控股70%。有人担心——国产名牌“回力”不复存在?

  突破了“口子”的合同

  今年的春天来得晚。但对心仪中国汽车轮胎市场已久的世界轮胎巨头米其林,仍算是
一个灿烂的春天。经过了长达一年多的谈判与曲折后,终于正式与上海轮胎橡胶集团合资了,投资2亿美元,共同成立上海米其林回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米其林控股70%,上轮30%。新公司的战略目标,成为中国轮胎行业的领导者。

  这是一份被认为突破了“口子”的合同。从去年7月份,世界最大的轮胎企业,要与中国最大的轮胎企业合资。消息传出,在行业内外引起波澜。根本原因是,轮胎曾被认为是战略物资,国家限制合资企业外方控股比例。上轮又是目前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一旦合资,意义非比寻常。障碍与阻力,可想而知。

  国产轮胎,你让人心焦

  上轮米其林两强为什么会合资呢?中国轮胎市场前景诱人,到2005年,中国公路建设总里程将达到160万公里,其中

高速公路超过2.5万公里,汽车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
汽车轮胎
需求量为4130万条。所有世界轮胎大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几年后,中国轮胎市场将会出现爆炸性增长。

  面对诱人的市场前景,国有轮胎企业经营形势却每况愈下。根据中国轮胎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00年,会员企业生产轮胎1.01亿套,比上年增长27.7%,但效益方面,盈亏相抵增亏4.6亿元,利税合计下降15%。

  差距令人心焦。子午线轮胎是轮胎业的未来,我国子午胎产量去年达到3188万条,在轮胎总产量中占31.6%,其中60%的产品出自合资企业。国有企业技术落后,耗胶率高,成本高,再加上管理落后,赶超外商,绝非一日之功。

  中国虽已是轮胎产量大国,但因技术因素,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很小,且多是大路货,

竞争力不强。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中国出口轮胎数量仅占全世界出口量的3.8%。入世后,没有了关税保护,外商产品更是洪水般涌入,中国轮胎向哪里走?

  以合资换技术:一厢情愿?

  上轮董事会秘书周建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为了满足各汽车整车厂实施的全球采购战略,不合资,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缩短技术上的差距。合资给上轮带来技术、管理上的提升,使上轮得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而米其林在短期内得到现成的工厂、营销网络、管理队伍,更重要的是在上海这个轮胎工业、汽车工业的基地,获得地区上的“优先权”。

  米其林目前在沈阳建立了四个合资企业,总投资已有1.2亿美元。米其林中国及韩国区总裁韩思克说,米其林品牌的轮胎主要面对高档车市场,其次尽可能覆盖广大中低档车市场。通过合资,米其林可以实现与上轮国产名牌“回力”的互补,从而实施多品牌战略,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此外,上海的轿车生产能力占了全国40%。与上轮合资,就实现了靠近中心市场的目标。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与外商的合资进程中,许多企业的品牌都曾被外资吃掉,回力、双钱会不会覆辙重蹈?对此,上轮的解释是,“在合资条款中,双方对‘回力’品牌和中方投资进行了保护”。而米其林的解释是,“米其林与上轮合资的首要动机,就是想实现多品牌、多层次的市场细分,‘回力’国产名牌的消失有违米其林的初衷”。

  此外,米其林将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组建成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米其林拥有100%的股份。既然如此,上轮如何得到想要的技术?韩思克对记者解释说,研发中心成立的目的是着力于满足适合中国当地路况,以及在华外资车辆制造商的技术需求。在初期,会有一些技术人员是外方人员,但从长远来看,研发中心将培养大批本地人才。

  突破的不仅仅是政策

  米其林控股70%,开创了轮胎合资企业外方控股先例。

  进一步的改革开放的环境,使人们明白了,坚持设置行业政策壁垒,结果或许是全军覆没。

  加入WTO,汽车将采取全球采购战略,轮胎行业不能不突破“框框”。入世后,我国对轮胎的进出口将没有任何限制,行业政策壁垒不攻自破。政策的突破,有可能促使企业实现技术上的跳跃。中国轮胎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但同时因为技术、资金和规模的差距,对市场上大量需求的子午线轮胎,国内企业在短时间内自力更生难以实现技术上的跳跃。合资以市场换技术,比没有技术走不出国门强。

  “十五”期间,我国改革将进一步迈出实质性步伐。除涉及国家安全、自然资源、少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外,目前处于垄断状态的行业部门,都要通过改革创造开放和竞争格局。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变化,行业政策壁垒正在逐步打破。

  米其林与上轮合资,外商控股70%,突破的,不仅是政策,更是观念。与国际规则接轨,应对全球化,迫使我们要敢于跳出“条条框框”。

  不求最大,但求最好

  对于合资企业的前景,双方都有美好的预期。上海轮胎公司董事长范宪在协议签署后表示,合资公司将在几年内把轮胎产量由500万条发展到800万条。双方将紧密合作,把这个企业建成世界先进、中国第一的轮胎制造企业。韩思克认为,米其林的目标是:沈阳和上海两大基地的产品,占据中国轿车子午线轮胎市场份额第一,并逐步加大载重子午线轮胎市场份额。但韩思克的一句话也颇令人玩味:“米其林的目标不是做最大的公司,而是做产品质量、价格、服务最好的公司。”

  说归说,做归做。现在,是双方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去做的时候了。

  (作者:杨新斌)



爱问(iAsk.com)


汽车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