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浙江台州市的民营企业“吉利集团”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最低价位的家用经济型汽车,并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有人将吉利汽车比做一条“鲶鱼”,在我国的汽车市场“四处游动”,创造一种紧张,激活了汽车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民营企业敢于巨额投资汽车工业,预示着传统汽车生产格局开始出现裂变,由此产生的竞争将促进汽车工业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拉动国内汽车消费。但也有人怀疑,吉利车价格四五万元,有的车型价格甚至低于国内同类车型近一半价格,如此低廉的价格,质量能保证吗?
经过对吉利集团实际运作的考察就会发现,吉利汽车能够有这样的低价主要得益于民营企业灵活的机制优势,在投融资、新产品的开发、企业管理等方面有效地约束了制造成本,尽可能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利润边际率。
吉利集团在宁波的汽车生产厂年产十五万辆规模才投资十亿元,只是某些同规模企业的十几分之一。
在新车型、新技术的开发和配件的配套协作上,吉利走全球技术资源共享、为我所用的新路,以此降低开发成本。该集团建立技术开发研究所,主要从事全球经济、技术、信息的掌握和导入上,在人员上讲求少而精,提倡一专多能。他们针对全球设计、开发事务所遍布这一现象,根据市场信息,向这些事务所开出开发题目,让他们为企业开发、设计出最新技术成果。花钱少,且技术先进。
针对我国汽车配套能力过剩这一状况,吉利集团不搞大而全,通过招投标,与全球四百多家配套企业建立协作关系。为确保配件质量,专门成立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外协厂不搞暗箱操作,不搞“腐败质量”。
在汽车销售上,他们采用“捆绑式”销售法,在全国各地以区域经营的形式,由经销商买断产品,企业只同经销商发生支付关系,而不直接同客户发生营销关系,这样做,使企业一下子能预收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流动资金。
在人才引进上,吉利并不搞高薪聘请。伴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一大批五六十岁左右的汽车专业人才“下岗”了,这为吉利引进人才提供了天赐良机。他们仅用月薪二千元左右就引入了各类高素质的技术人员二百多人。
降低成本,并非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对于不符合质量的产品,他们宁愿自己损失,也不嫁祸用户。去年“3.15”时,他们开动压路机将价值上千万元的不合格车身全部辗压报废。在选择汽车平台时,他们在美、日、欧等国家选择,把这些国家的平台经过计算机模拟组合,行驶上百万公里后,再制成实物,在我国相关试验场进行实验定型,采取多连杆独立悬挂结构及双摆臂独立悬挂结构形式,确保汽车在各种路面上达到可靠、平顺、安全性及整个底部设计的先进性。
一系列事实可以说明吉利汽车的质量:吉利汽车顺利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多次质量鉴定;吉利车在清华大学及天津国家轿车检测中心碰撞试验中,顺利过关。
短短三年时间,在没吃国家一口“奶”的情况下,吉利集团的豪情、美日牌汽车从浙江临海、宁波走向全国。吉利造汽车,开创了我国最低价位经济型汽车开发的先河,在我国汽车市场引发了经济型汽车的生产热潮。经济型轿车的上马,还引发了国内同类车型的三次大降价。这一切,使老百姓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在中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汽车工业发展的路子,已到了大胆探索的时候了。吉利集团另辟蹊径走开发经济型汽车的模式值得思考。 (庞珠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