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我从有关的资料看到,美国、英国、法国等国都有这样的车型用于军队。虽然这款高机动性越野车的开发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但是与国外的同类车型相比还存在着哪些差异?
郭总:从车身外型来看,我们的设计与国外的这些车型基本相同,他们有些车型也采用发动机后置。我觉得最大的差异还是车体的重量,比如,美国的快速突击车重量是96O公斤,而我们的重量为1700公斤,这主要是钢材的质量决定的。另外国外同类车型的操作也更简单,甚至根本没有离合器。我以为作为这款高机动性越野车,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如噪音大,变速杆位置不清晰,以及车辆可靠性的提高。我们的下一代产品,决定使用风冷发动机,此外,在人机工程方面也要有所改进。
记者:我觉得现在军用产品向民用的转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就象美国的“悍马”,虽然最初投入使用时是一款地地道道的军用车辆,但是最终成为美国汽车市场最具个性化的越野车。作为这款车型的设计师,你觉得这款车型有向民用市场转化的潜力吗?如果作为民品,它又需要哪些方面的改进?
郭总:以70年代二汽的生产为例,当时只考虑军用车辆的需要,忽视了向民品转化这样一个过程,后来就造成被动。我以为,现在高机动性越野车开发的最终目的,还是转向民品的生产。作为一款具有个性化的越野车,虽然不会有太多的消费群体,但是这部分市场真正做起来也是非常有潜力的。尤其是我们凌云集团,不仅有很强的经济实力,还有很强的科技开发能力,因为它的主要的产业就是修理飞机,所以这款高机动性越野车的设计中,我们也运用了修理飞机的一些技术,比如车体外型的焊接点,我们就采用了卯接的工艺,这也为车型的个性化增加了许多亮点。当然,如果向民品转移,车辆的人机工程、操作稳定性和被动安全性等方面还要有更多的改进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