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行业>油价> 正文

油耗门暴露行业乱象 检测成了厂商表演秀

http://auto.sina.com.cn  2014年03月27日 09:02  时代周报  施璐玮 字号:

  特约记者 施璐玮 发自广州

  3月18日,因被央视新闻频道点名称油耗造假而深陷舆论漩涡的海马汽车在紧急停牌一天之后,重新开盘。复牌后低开高走,一度出现高达3.49%,收盘涨2.69%。

  与股价同样表现的还有外界的反应。“这只不过抓了只苍蝇,老虎没打着。”不少人以这样的比喻表明对海马被央视新闻频道点名后的同情,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油耗造假是汽车业界常态,不足为奇。

  不论是按照央视报道内容亦或是海马澄清公告中所说,当厂家将送检车辆进行油耗检测时,车辆可以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调试和改进,这样的车辆与消费者在4S店所购买的产品是否一致?而当为了追求完美油耗数据已成常态,消费者反而持怀疑态度时,厂家、检测中心、工信部是否又应该开始有所思考?

  双方否认造假

  在3月15日被央视新闻频道点名称油耗造假后,海马汽车并没有在微博上回复,周一3月17日一早则宣布股票停牌,当日晚上才发布澄清公告,彻底否认油耗检测过程中存在造假。这番说明加上公告末尾的业绩预告,让海马汽车隔日一复牌便大涨。

  3月15日,在央视新闻频道名为“造假的汽车油耗”报道中,揭露了吉林某家汽车检测中心和汽车厂家勾结制造虚假油耗的事件。在报道中,海马汽车将送检车辆由海南运往吉林进行油耗测试,该检测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很多厂家在送检前,为了得到想要的油耗,都会修改送检车辆发动机的数据,这样就可以让车辆的油耗降低不少。对于这种情况,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海马的送检人员也向记者表示:“作弊的话,你可以把轮胎宽度变窄,然后提供滑行系数,你也可以作假。整备质量,你可以按照最低的申报。我们是生产厂家,我们随便修改。你就告诉他们,我需要把油耗做到8升,做到6升,他们就给你系数做到修改,他们就知道怎么算,算完之后就给你反馈回来。”

  针对央视的报道,海马汽车并未第一时间道歉亦或喊冤,而是在17日周一宣布停牌,随后于当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油耗造假传闻不属实。海马在公告中称,“在开发过程试验时,公司根据车型目标油耗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同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调试和改进;比如对发动机和变速器的电子控制程序、变速器速比等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及针对性地增加或改进其他的节能技术,以最终达到国家相关油耗标准。认证检测时,公司将样车发往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油耗试验,试验结果合格,由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

  在公告中,海马相当于承认了央视报道中所提会在油耗测试中对送检车辆进行各种调试,以达到国家相关油耗标准。但对于经过调试后的送检车辆与上市后在市面上销售的产品是否一致,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海马汽车证券事务部,对方表示不方便直接采访,要求发送采访提纲,但截至记者截稿前仍未获得回复。

  自2009年开始,工信部就出台了若干文件,要求企业申报的油耗必须是按照《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检测、并经国家指定的检测机构检测确认的油耗数据。

  而在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的《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中,该标准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和上海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此次被央视曝光的吉林汽车检测中心便是简称为长春汽车检测中心的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时代周报记者以汽车厂家送检员的身份拨打长春汽车检测中心的电话,询问油耗检测事宜,对方语带保留十分谨慎,最后表示“(送检车辆调不调试)是你们企业开发自己的事情,跟我们没关系。”

  谁在数据造假?

  “海马的造假结论还有待商榷,产品拿去测试中心做检测就好像是先参加几次模拟考,通过模拟考不断调试,理论上有调试是正常的。”明华有道咨询公司执行总监封士明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如果全行业都这样做,消费者也习以为常未造成损失,工信部事后也没站出来指责,就如同一场没有原告与被告的纠纷。“所谓的油耗造假还是因为工信部制度不完善所带来的,所以究其根本还是应从制度上寻求解决。”

  工信部在解释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通告的文件中特别说明,“任何试验室试验和道路试验都不能完全模拟所有驾驶者的实际驾驶状态,由于气候条件、道路状况、交通拥挤程度以及驾驶习惯的差异,实际燃料消耗量总会与试验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

  事实上,时代周报记者从几大汽车网站上整理的车型油耗数据中也可以发现,大部分汽车的工信部油耗与网友实报油耗平均值相差明显。

  尽管工信部已有特别说明,但工信部油耗与实际油耗之间的差距到底是由于道路状况、用车习惯等方面的原因抑或是在数据测量阶段就已经有了差距,在目前的机制中消费者无法获知。

  而自从3月15日央视曝光后,工信部也未曾出面表态或澄清。有媒体采访工信部装备司汽车处工作人员,对方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跟企业联系一下,企业技术部门或者是消费服务部门问问他们这个确定情况。”

  检测机构由工信部指定,按照央视采访中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所说:“我们是工信部指定的实验室,所以我们报的数据是多少就是多少,工信部根本不会再测试,也不会定期抽查。”由于缺乏监管,类似的检测实际上成了厂商和检测机构的表演秀。

  而汽车厂商所考虑的则更为现实。在眼下这个更追求漂亮数据的汽车圈内,用着真实的数据似乎并不能帮助车企更好地生存下去。

扫描二维码,快速收藏新闻至手机,通过手机随时阅读。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雪宁)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