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慧丽
2013年合资与自主齐发力的长安汽车,在2014年继续摆出了要大干一场的架势。
马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长安汽车内部下发了《关于调整长安汽车公司领导分工的通知》,将原本的13位高管精简为11位。
长安汽车内部人士表示,这份领导分工在1月底就已确定,调整领导分工的目的在于提升决策效率,领导层分工更加集中突出。
根据该通知,去年10月已升任兵装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的徐留平,并未如外界所预期的那样逐渐淡出长安汽车的具体管理,而是继续督战。
据长安汽车内部人士透露,除捍卫国内第四大车企的江湖地位,长安更在意的是扩大自主阵地,今年长安汽车本部的自主品牌轿车目标是60万辆,“虽然近两年长安自主品牌轿车发展很快,但离徐总的大长安梦想还有不少差距。”
此外,为强化执行力、做强品牌,长安汽车已将原本集多项业务于一身的市场部,分拆为品牌与公关、产品策划两个部门。
“除延续前两年的产品推新势头,我们在品牌上也会有更多动作,今年将是长安自主品牌轿车的产品与品牌大年。”上述长安汽车内部人士说道。
捍卫第四
自去年10月份中组部任命徐留平为中国兵装集团总经理后,长安汽车内部一度传言,兵装集团副总邓智尤将全面接管长安系,并出任上市公司长安汽车(000625)董事长一职。
然而,长安汽车的最新通知显示,徐留平依然保留了长安汽车董事长的职务。
对于这一颇让人意外的人事安排,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与中国长安第四大车企的地位受到挑战有关。长久以来,长安汽车集团一直想保四争三,在国内车企大集团的座次排位上更上一层楼。为此,在徐留平主政初期,长安积极进行兼并重组,吞下原本属于中航系的哈飞、昌河,更在多个地区进行“圈地运动”,为成为年产销500-600万辆的世界级车企储备产能。
不过,近几年微车行业不景气,不仅让徐留平打造微车第一的计划泡汤,更让长安对哈飞、昌河的整合难见起色。去年,在当地政府的运作下,对长安入主后业绩不满意的昌河汽车转投北汽怀抱。
这些挫折,不仅让中国长安集团挑战行业第三的目标更加遥远,连行业第四的位置也受到来自北汽的强大挑战。
2013年,长安集团共销售新车220万辆,而前三大车企上汽、东风与一汽的销量分别为507万辆、353万辆和290万辆。而在2009年,长安与排名第三的东风销量差距只有3万辆左右,与第一名上汽的差距也只有90万辆。更让长安感到忧心的是,排名第五的北汽2013年实现了211万辆的销量,与长安的差距不足10万辆,而在2009年,双方还有60万辆以上的差距。
在今年1月中旬中国长安集团的2014年工作会议上,徐留平提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巩固提升第一阵营地位,确保行业第四。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认为,长安与北汽对“第四大车企”的争夺今年势必更加激烈。长安汽车如果按照惯例进行交接,很有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的高管调整,企业发展步伐难免会受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安选择暂时不动、稳定为上。此次高管调整,除了退休与新增的少数两位高管,主要领导分管领域与之前并没有太多变化,都是原本熟悉的领域。
这也是徐留平继续留守长安的原因之一。作为兵装集团的支柱企业,长安汽车贡献了兵装集团近8成的利润。
督战自主
虽然在整体销量上面临北汽的步步紧逼,但长安有一项优势是北汽在短时期内难以超越的,那就是自主品牌。
长安是目前唯一自主品牌销量过百万辆的国内车企,其中,既有长安多年的微车优势,更因自主品牌轿车的快速崛起。自2012年以来,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轿车一直是增速最快的自主品牌之一,2013年其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近40万辆。而北汽自主品牌2013年只有20万辆的销量。
更重要的是,自主品牌也是徐留平执掌长安后制定的大长安蓝图的重要支柱。
按照中国长安集团的规划,到2020年,长安汽车将实现500至600万辆的产销规模,未来自主领域的盈利要占长安汽车盈利的一半以上。其中期目标是,到2016年,长安自主轿车形成4大平台、15款产品,轿车、SUV、MPV、跨界车全谱系布局,均价突破10万元大关,质量水平达到主流合资企业水平。
上述长安汽车内部人士解释称,徐留平留守长安的目的,除稳定行业第四的地位,更在于扩大长安自主品牌的版图,“今年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做到60万辆,相当于同比增长57%,还是有一定压力的。”
为了推动自主品牌轿车更好地发展,长安汽车今年还对公司内部架构进行了调整,将原本的市场部拆分为品牌与公关、产品策划两个部门。这一调整的目的在于强化执行力、加强品牌。
“徐总一贯很重视品牌,而且在产品技术上,长安自主品牌的进步有目共睹,但在品牌、营销上还有待提升。”该人士介绍,今年长安除了继续保持强劲的产品推新势头,在品牌上也会有更多投入以及更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