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斯科并购案月底揭晓 万向钱潮浮出水面
本报记者 刘俊晶 北京报道
在停产近一年之后,美国电动车制造商菲斯科(Fisker Automotive,以下简称“菲斯科”)的资金只能撑到这个月月底。这意味着,菲斯科的收购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阶段。本报记者独家获悉,一直积极参与收购的万向集团有意将旗下上市公司万向钱潮(000559.SZ)推至台前,整合集团电动车资源以达布局谋划电动车整车生产的目的。
针对上述消息,万向钱潮董秘徐小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十分谨慎,以不方便回答为由婉拒表态。然而万向美国总裁倪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的表态却值得玩味,“这将是集团层面的决定,目前我并不知情”。此外,万向钱潮在资本市场的反应也意味十足:受二级市场资金面关照,6月19日,万向钱潮股价高开高走,盘中收在6.34元,上涨3.09%。
在菲斯科花落谁家即将揭晓的时刻,这样的变化会对收购案的最终走向产生怎样的影响?
关键时刻
曾经风光无限的菲斯科可能没有想到会陷入目前的窘境。
这家2007年成立的电动车制造商曾经是冉冉升起的汽车新星,2011年底的市值评估逾20亿美元。但随后,由于经营不善、市场反馈不佳,菲斯科面临资不抵债的窘境。美国政府于去年年初冻结其5.29亿美元的信用额度,菲斯科原计划在2013年推出第二款车的计划也已经落空。
外媒报道称,菲斯科每售出一辆Karma电动超跑至少损失3.5万美元(约合21.5万元人民币)。两年间,菲斯科共售出了约2450辆Karma,总计至少损失8575万美元(约合5亿元人民币)。菲斯科公司一位前高管表示:“Karma的生产成本远远高出收益。”
目前菲斯科公司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资金的支持。雪上加霜的是,处于破产边缘的菲斯科还有一笔来自美国能源部的1.71亿美元贷款未偿付。虽然菲斯科急需资金“续命”,然而意向竞购买家的报价仅2000万~3000万美元。
“现在菲斯科还没有决定破产,整个拍卖程序都还没有建立。但是不管(菲斯科)是成功寻得买家,还是走破产、拍卖的路,本月月底之前就会有结果。”汽车分析师田永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现在是菲斯科的“关键时期”。
万向的心思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却传出了万向钱潮站至“菲斯科收购案”台前的消息。
“万向打算让万向钱潮来参与菲斯科的收购。”一位接近万向的知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
早在2000年,万向集团就确立了发展纯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规划,即“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发展思路。去年成功并购美国B456系统公司(原A123系统公司)后,万向集团的这种产业链布局逐渐清晰。目前万向集团旗下从电池、汽车零部件、电控系统到整车制造链条已经逐渐形成闭环,只差时机。
此外,万向电动汽车公司有望注入万向钱潮的说法也由来已久。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曾经承诺,在入股万向电动汽车公司条件成熟,或是完成产业化且盈利稳定时,可以将其持有的电动汽车公司部分股权转让给万向钱潮。
然而,为何是现在选择让万向钱潮站出来?为什么不等收购菲斯科完成,万向正式进军纯电动车生产之际?
“并购菲斯科,万向集团启用万向钱潮这一上市公司主体便于与美国资本市场打交道,即便最后不成功,也只能是万向钱潮一个上市公司,而不会影响到万向集团的整体布局和形象。”中国电池网创始人于清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道。
除此之外,菲斯科与万向钱潮均为上市公司。虽然所在国家不同,但是上市公司比较规范、透明,在收购规则以及业务关联方面,相比万向集团,万向钱潮均具有优势。
前路漫漫
“目前万向并不着急出手。因为仍然在谈判桌上的企业都在等时机,都不会答应支付债务这笔‘冤钱’。”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在竞争中,万向一方仍然具有相对较多的优势。
去年底,万向成功收购了原A123系统公司,后者正是菲斯科所生产电动汽车的电池供应商,同时也是菲斯科的股东。倪频也表态称:“以前的A123是菲斯科的股东,也是关键供应商。因此如果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我们会这么做。”
此外,万向与美国豪华跑车改装企业VL汽车一起向菲斯科提出了收购意向,VL汽车与菲斯科曾有过业务往来。而在去年万向收购A123的关键时期,菲斯科总裁托尼·波萨瓦兹曾力挺万向,双方关系密切。
“如果收购菲斯科成功,未来万向钱潮将担负整合电动车产业链的重任,而万向美国将会是万向国际化的平台并担负研发总部的职责。”该知情人士透露。
这样的布局虽然颇为合理,但机遇与风险向来并存。
一旦万向钱潮站出来参与收购,美国商务部的态度仍是未知。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表示, “当初在万向收购A123时,美国政府曾经因为担心知识产权外流而拒绝批复收购协议,此后万向通过保证A123的独立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政客的担心。而此次收购菲斯科也是一样。虽然有了VL汽车的合作,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国政客对知识产权外流的疑虑,但这意味着短期内,万向不能取消菲斯科品牌并将其打包进入自己的体系内。”
万向收购菲斯科看中的是其技术研发能力与核心人才,然而对于菲斯科的价值,业内一直有不同声音。分析人士认为,菲斯科现有的电动汽车生产体系和工艺,未必就是将来电动汽车发展的正确方向。此外,倘若将菲斯科收入囊中,万向为继续研发并稳定其技术和产品,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无论如何,万向钱潮肩上整合电动车资源的重担一直都在。这次,或许就是一个开端。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